本报讯 (记者 王婵) 本周一入“九九”,本周三迎来惊蛰节气,本周五是“龙抬头”。
昨天白天,阳光灿烂,14时前后我市气温升到了17.4℃。走在阳光下,迎面吹来的风少了些刺骨的寒冷,多了一丝暖意。很多人脱下了厚重的羽绒服,穿起了薄薄的大衣。不过,眼下还没有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候,早晚还是比较寒冷。
今日惊蛰,
但春雷暂时不会响起
今日是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2℃至14℃,比雨水节气升高了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时节。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打雷是未来一段时间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暖空气的势力渐渐强大,如果遇上冷空气,就很容易出现打雷等天气现象。
俗谚有云:“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意思是说,惊蛰当天如果遇上打雷、下雨,这一年庄稼的收成会很好。按照目前的天气状况,今天是不会下雨的。而且未来一周估计都没有雨。具体预报为,我市今天多云,偏北风4到5级,5℃到14℃;明天晴天转多云,1℃到11℃。
对于身处中原地区的许昌来说,立春、雨水时,春天还没有踪影;惊蛰过后,春意渐渐出现。当第一声春雷打响时,你会真正感到春天来了。
那么,我市一般什么时候春雷打响?我市春雷打响的时间大多在4月。我市一年中第一声雷最早出现在2月10日(1962年),最晚出现在6月29日(1989年)。
“等春雷”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未来的日子如果有下雨天,你可以竖起耳朵听,或许能感受到“平地一声春雷响,惊得万物醒梦乡”的意境。
每个节气都有传统习俗。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当天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很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在山东,农民在惊蛰当天会在庭院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用烟熏火燎整死害虫。煎饼是用原粮制作而成的,营养丰富,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食物。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长时间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增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助于延缓衰老。
许昌人好像不是特别重视惊蛰这个节气。你知道惊蛰应该吃点儿什么吗?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
应捂一捂
惊蛰时节,虽然天气慢慢转暖,但是昼夜温差大,天气乍暖还寒,应捂一捂。
头颈捂一捂,上身全暖和
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是头颈。捂头颈可避免风寒带来的不适,使上身保持暖和。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上衣。
手腕捂一捂,心脏好舒服
第二个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手腕,因为手腕上有神门穴。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顺畅,身体就很好。对神门穴保暖就能使心脏更加健康。
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内穿一件袖口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戴一副手套。
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
第三个需要保暖的地方是腰腹。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而肾居于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腰部以下的气血循环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下肢麻木、腰膝酸软等问题。
小腿捂一捂,脑袋不痛苦
第四个需要保暖的地方是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有可能是小腿受凉引起的。
当然,春捂要有度。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左右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