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许昌是三国文化之乡,话曹操、谈刘备、论孙权是许昌人特有的“三国文化基因”。对于三国文化爱好者来说,研究三国文化该读哪些书?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记者于4月22日采访了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青喜,请他为读者列一个“三国书单”。
□ 记者 吕正子
《中国历史·三国史》:一部全面的三国历史著作
“马植杰的《中国历史·三国史》是一部全面评析三国历史的著作!”黄青喜介绍,马植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河北定州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1958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翦伯赞秦汉史研究生肄业。
马植杰先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任教,后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自幼喜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三国史的研究成果斐然。他写的《中国历史·三国史》于1998年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荣誉奖,后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丛书”。
《中国历史·三国史》不但分别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而且有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科技等专论,如曹魏屯田、蜀汉经济、孙吴经济、曹魏的农田水利与工商业等。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魏、蜀、吴三国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三国史话》:一本普及性“三国小册子”
吕思勉,字诚之,生于1884年,卒于1957年,江苏常州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生于书香之家,12岁后在父母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他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1926年,吕思勉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
黄青喜认为,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是一本普及性“三国小册子”。该书语言浅显易懂,从宦官、外戚、黄巾起义写起,步步深入,娓娓道来。书中一些小标题很吸引人,比如《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袁绍和曹操的战争》《赤壁之战的真相》。专题《替魏武帝辩诬》是为曹操平反的著名论评。此外,本书的附录也很精彩,如《论魏武帝》《袁曹成败》等。
《曹操传》:全面、详细、深刻地介绍了曹操
张作耀,山东平度人,生于1931年,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马列主义研究院、人民出版社等单位任职。
张作耀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和书刊编辑工作,也致力学术研究,有多部有关曹操和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专题论评。
《曹操传》取材丰富,对曹操的事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诸多重要思想、和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及中国历史上对曹操的诸多评议都作了评述。另外,该书对曹操为人谲诈的一面如实进行评论,使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卓越贡献、既智又诈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部书全面、详细、深刻地介绍了曹操。”黄青喜认为,该书史料齐全,著述功底深厚,史学站位高,对曹操的评价客观全面。
《三国史》:可作为通俗读物的大学教材
何兹全编著的《三国史》是一部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其内容包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曹袁争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取关中》《曹刘争汉中》《孙曹争淮南》《孙刘争荆州》《三国鼎立》《魏国社会和政治》《吴国社会和政治》《诸葛亮治蜀和南征北战》《建安文学》《司马懿夺权》《曹氏、司马氏的血腥斗争》《玄学的兴起》《蜀汉的灭亡》《孙吴的灭亡》。该书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作为增长历史知识的通俗读物。
“何兹全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理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兵制等。”黄青喜介绍,何兹全的《三国史》除了写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还写了《玄学的兴起》《建安文学》等专题,附录《汉末三国大事年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安文学创作区域的迁移与文风嬗变考论》:研究许都建安文学的佳作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以“三曹”“七子”为骨干的文人集团,通过慷慨悲凉的文风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直至今日仍被许多文学爱好者尤其是许昌的“三国迷”推崇。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兰花撰写的论文《建安文学创作区域的迁移与文风嬗变考论》,是研究许昌与建安文学的一篇佳作。”黄青喜认为,该论文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采用计量梳理的方法,考论建安文学文风嬗变与许都和邺城区域文化精神的关联,认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是以曹操为核心的许下文人群体,许都在建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占重要位置。
此外,史书《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和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三国迷”也应当阅读;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也是了解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