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山区的崇山峻岭中散布的传统村落,如一个个世外桃源,等待人们寻觅。它们远离钢筋水泥铸就的繁华都市,用红石、青砖在山顶、山沟建起一座座充满自然与质朴气息的建筑,虽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而不倒。城市的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快速更换,每一栋崭新的建筑上都展现着时代发展的气息。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却用它们身上岁月的痕迹,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
1.村名:苌庄乡莱沟村
地址:苌庄乡距离禹州市区30公里,由孔子老师周大夫苌弘出生地而得名,莱沟村位于苌庄乡西北12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 8月30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狮子口村。沿山路蜿蜒直上,到达位于村东北方向寨山山顶的自然村。站在山顶向四周望去,层峦叠嶂间山花、绿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一座座岩石切割后堆砌成的房子,在山峦间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感。
莱沟村全村共有住户130余户,住传统石砌建筑的就有90多户,总建筑面积为18000余平方米,保存较为完好的比较集中的寨山顶自然村就有40多户。村里的王家红石老宅位于莱沟村寨山顶自然村中部,房屋坐东朝西。9间红石砌成的老石垌,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年代久远,保存完整,总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距今已有370多年历史。
2.村名:苌庄乡五坪村
地址:苌庄乡距离市区30公里,五坪村位于苌庄乡西北16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 五坪,原名落雁坪(见《禹县志》),因历史上曾有大雁在此降落觅食而得名。吕姓族人于明朝自洪洞迁居于此。人们口耳误传,将落雁坪叫作五阳平。目前全村共有住户271户,传统石砌建筑就有190余户,总建筑面积达26200平方米,大部分保存完整,正在使用当中。
在五坪村附近的凌云山顶有一座红石古寨,山寨东寨门上方“凌云山”石刻赫然入目。该寨建于明代中期,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寨体分内外两层,外寨有80余亩,内寨有10余亩,总面积达60000平方米,现存建筑20余间。寨墙用巨大的长石砌成。
3.村名:方岗镇石坑村
地址:石坑村位于禹州市方岗镇西部4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庄沟村老龙窝位于庄沟村东部,属庄沟村的自然村。李家大院,自宋代起就存在,位于老龙窝村东头。李家大院建设考究,坐西向东,一门三进。它的建筑材料为砖木结构,建筑工艺精湛,青砖切缝如线,石块方正,白灰勾缝,立面美观。内部门窗设计合理,二梁起架,有木枋托檩、大花脊、石洞、天窑,设计独特,古朴实用。整个大院现状良好,其建筑历经200余年而保存良好。
李耳纪念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就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明朝,庄沟有一叫李宝连的财主。李宝连对老子的道家思想非常崇尚,在庄沟经商发财后,在此建造了一座李耳纪念馆。
4.村名:朱阁镇马坟村
地址:马坟村位于朱阁镇北部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马坟村原由孙家楼和刘村两个小村组成。1426年,明五朝元老吏部尚书左柱国、太师马文升埋葬于此而得名马坟。
马文升墓于明代1462年建于该村,占地面积120亩,外围精选公母青砖,砌缝如线 ,白灰勾缝;内设石羊、石猴、石马、石鳖、石人,五大块石碑立于坟前。马文升墓周围原有围墙,后因年久失修,部分围墙已经倒塌,但存有遗迹。
明道光年间,匪患横行。为保一方平安,村民们在周围修了一道寨墙,墙高一丈八尺,厚八尺,寨壕丈余,设两个寨门,寨门木制外钉铁皮,防火攻,可谓“一人守城,万夫莫入”。寨内另设两个炮楼,高三丈,更有土炮防守,寨内商铺林立,交通四通八达,油坊、弹花、压花、药铺、铁匠、木工、瓦工应有尽有。
5.村名:浅井镇麻地川村
地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南距禹州市区15公里,北距省城郑州60公里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特色: 麻地川古村落,九朵莲花山、乔龙山、青龙山、鸡山等群山拱卫,龙头、龙尾二水交汇成川,植被茂密,环境清幽,宛若一个世外桃源,形成坐山望水景观格局。麻地川村内民居院落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而富有变化;建筑外形独具特色,砖雕艺术丰富,砖、石综合运用,体现了北方民居对建筑材料的应用技巧。
麻地川现居之民,多为明初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于此,历经600余年的沧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梯田层层,山川吐翠,民风淳朴。村内散落分布着大小四合院、古窑垌100余户,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以虎庙、白丙寅故居、崔家窑垌、村寨遗址最具代表性。
6.村名:方山镇庄沟村
地址:庄沟村位于方山镇北部,西临登封市,北临白沙水库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 石坑村位于伏牛山系山区与丘陵接合部的浅山区,坐落在角子山和大禹山之间,地理位置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发现的汉墓群可以推断,汉代就应该有人群居在此。
据有考证的文字记录,在明末清初,这里逐步形成目前的上石坑、下石坑、栗子沟等完整的自然村落。
窑洞是石坑村的一大特色。村里的很多窑洞始建于明末清初,人们以靠近自然形成的土堰墙为依托,挖洞后以石砌墙,石拱圈顶,外墙门脸也多以石砌、石雕为主。窑洞是极具工艺欣赏和保存价值的一种特色古民居。
7.村名:小吕乡大吕村
地址:大吕村在禹州城南14公里,该村北依吕梁山,西临吕梁江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特色: 大吕村内古民居多以明清建筑为主,连片和分散相结合。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瓦房,布局严整,居住集中。建筑特点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其大量使用砖石,用料讲究,石材选料严谨,是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
李家老宅位于现在的大吕村主干道路以北,文楼气势宏伟,屋脊上面飞檐走兽保存完好,门窗石材用料选材考究。据说,当年李家还有牌坊一处,现已无处寻觅。
8.村名:朱阁镇大庙村
地址:大庙村位于禹州市朱阁镇西北7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 大庙村是个古老而繁华的集镇,是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经官府批准起的集,名谓兴隆镇集,俗称大庙集。村里的东岳庙,又称大庙。据明代万历三十一年所立《重修东岳行祠牌记》载,禹治西北二十里许,有东岳行祠一区,创建莫稽其始……也就是说,410多年前的立碑人也弄不清楚此庙建于何时,不过从碑的标题可以知道这是一座东岳庙,它的历史至少有500年。
大庙村自古为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涌现出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