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悦读

山底吴村游览画圣吴道子故里 东大村见证神垕古镇繁荣发展

记者 张汉杰 通讯员 崔鹏

资料图片 神垕古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田园诗《过故人庄》,不仅道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而且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时过境迁,如今的村落几乎成了“乡愁”的代名词。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而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就是传统村落。而沧桑的村落,饱满的精神,安逸的生活,勾勒出传统村落的魅力。

1.村名:冀村

地址:禹州市鸿畅镇东南部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特色:冀村位于禹州市鸿畅镇东南部,冀村土壤肥沃,花树繁茂。在众多古树、绿野的环抱下,200多间古民居成片地分布在村庄核心区域,其中一大部分可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末,建筑格局大气,飞檐石雕精美,象征着身份与富庶的拴马石遍布,还拥有佛堂、张华圣母殿等信仰遗迹。随着古道的变迁,冀村在地理上的优越性慢慢地失去了,同样失去的还有往日的繁荣。只有古老的兰河依然如故,默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村子。

2.村名:山底吴村

地址:禹州市鸿畅镇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特色: 一路向北,记者来到了禹州市鸿畅镇山底吴村。山底吴村位于禹州市西南15公里,禹神公路北侧三峰山之阳,九龙山之阴,兰河之滨。山底吴村是吴姓后裔的发源地之一。

故里内现有主要景点十八彩石连环洞、蛤蟆砚、黄龙潭、饮牛坑、法融寺、祖师庙、道子墓等。2003年,法融寺重建,有内扇式大殿7间,1000平方米。1998年,画圣祠重修。今日,画圣祠背靠九龙山,面对三峰山,前有山门,内有碑廊,左右厢房,后有大殿,正檐垂拱,殿中画圣金身塑像。祠堂依山势三进高中,舍碧辉煌,气势恢宏,殿后有角门,直通十八彩石连环洞。1999年,吴道子故里旅游线被列为禹州市四大旅游线路之一,同时被列入许昌三国旅游线路。河南省旅游局也将画圣祠列入全省重点对外开放单位。

3.村名:花南村

位置:禹州市花石镇政府所在地

形成年代:清代

特色:禹州市鸿畅镇往北,距市区22.5公里S237线和S325线在该村交会,禹登铁路贯穿全境,交通极为便利,是一个有山有土有水的好地方。

花南村内永庆寨、刘氏民宅、花石桥等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其中,永庆寨嘉庆五年修筑的夯土寨墙,刘氏民宅的二进正房红石门额上镌刻有“遗泽繇来旧,重楼复建新”的楹联。这两处古建筑有准确纪年题记,为了解花石镇历史发展及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4.村名:孟庄村

位置:禹州市花石镇西南8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据了解,元朝末年,孟氏迁居于此,以姓氏命村名孟庄。

孟庄村有“三大宝”,即古皂角树王、老民居和千亩油菜花。村内有一株罕见的千年古皂角树王,树径达30厘米,树高16米,冠幅10米。这株稀世古皂角树王,在一代又一代先民的呵护下,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发,赢得了世人的敬畏与敬重。

5.村名:天垌村

位置:禹州市鸠山镇西南6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天垌村位于禹州市西部,西与汝州接壤,南与郏县相临,地处山区,为伏牛山系余脉。存有高山,形似磨盘,名曰磨盘山,崖高有洞,洞接有天,名曰天垌。岭有四道,夹连三沟,沟岭之间,有溪蜿蜒,村落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

据了解,明末清初,王氏一家六口为躲避战乱,从山西避难到这里,开荒种田,开挖窑洞定居于此,后人群渐聚,形成村落。该村有汪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及张家老宅等多处古建筑群,多为清代及民国而建,皆是依山建筑,凿洞而居,以山石加固,伐巨木为梁。窑洞与石屋依地势分布,错落勾连,山石为基,捶碎钎凿,以页岩垒筑,房牢墙固,阻山兽,防流匪,无亭台雅阁,多碎石寨楼。民皆尚武,保卫家园。

6.村名:魏井村

位置:禹州市鸠山镇西北2.5公里处

形成年代:明代

特色: 据了解,魏井村历史悠久,远古时期有人散居于此。明代之际,为躲避战乱,魏氏族人迁居于此,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就藩钧州(史称徽国)的明英宗第九子朱见沛徽庄王、其子徽简王皆葬于此,现仍有墓门遗迹在此,碑文残片散落。

魏井村依山傍水,古韵悠然。村内另有魏氏、蔡氏等大户建的极具山区特色的四合院,虽没有平原地区气势恢宏,但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前房、门厅一般为砖木结构,全是二梁起架,五脊六兽,窗雕、木雕栩栩如生。门口有拴马石,主房、厢房为石垌,开山破石,就地取材,原石垒筑,经久耐用,后院一般为土垌,冬暖夏凉。

7.村名:关爷庙村

位置:禹州市神垕镇西侧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特色: 关爷庙村形成于明朝初期,和神垕镇老街相连,是一个古村落,位于神垕七里长街的最西侧,沿驺虞河而建,顺河势而走。关爷庙村道路狭窄,曲折蜿蜒,不时有柳暗花明之感,不但有著名的胡同文家拐,还有白衣堂街、长河街。村内有明代的古井、古槐树。手摇的辘轳井、沧桑的老槐树更为关爷庙村增添了古老的韵味。

该村的代表性传统民居有周家院、朱家院、文家院。这几个院落当年为富商大贾所建,恢宏气派,石雕精美,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人文生态环境完整,是神垕镇传统建筑之代表。

8.村名:东大村

位置:禹州市神垕镇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特色: 东大村是随着神垕瓷业的发展形成的,特点是狭窄。街面店铺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铺就,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地势而建,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东大村两边还有许多胡同,都是交通便道,如“霍家胡同”、“鸡蛋胡同”、“文家拐”等。

东大村到处渗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也是神垕经济自古繁荣的见证。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位于东大村中心。据史料记载,其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其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