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关注

9月2日,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巨资购买的机器人在车间工作。记者 牛书培 摄

(上接3版)

实力硬,较完备的政策体系激发民企发展活力

目前,许昌市共有民营企业3.7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4家,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态势。

记者从许昌市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把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作为促进民间投资、激活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制定实施《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小巨人企业的若干意见》、《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意见》等促进政策,根据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了《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从环境层面采取政策措施,优化民间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全市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极大地激活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形成了森源、黄河、众品、鑫金汇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4。截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7家,其中民营企业1428家;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为78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8%以上;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多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

许昌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放宽和降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条件和门槛,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改革改制、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我市在全市污水处理、医疗卫生、棚户区改造和市区供水、供热、燃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全面进入。

瑞贝卡集团是许昌市较早投资社会事业的民营企业。目前,其投资的领域包括许昌城区供水、污水处理、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城市公交等;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30多亿元。今年,他们新增投资3亿元,用于建设南水北调曹寨水厂一期工程和污水处理三期工程。两项工程投资完成后,将使许昌市每天新增10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和4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

环境优,为民企发展提供一片沃土

今年上半年,全市62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1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32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199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42.6亿元,20个项目建成投用,其中民间投资10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

“哪里有参天大树,它的下面必然有一片沃土。”河南森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楚金甫曾这样表述他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之源的认识。如果把民营经济比作生长在大地上的丛林,那么肥沃的土壤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根本保障。为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我市坚持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市委常委会每月听取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并设立了8.48亿元的企业发展互助资金和221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我市累计为170余家企业帮助调贷295笔49.9亿元,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

对涉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减免的一律减免。如今,许昌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最少,只有98项。在前不久公布的《河南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许昌市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行政环境指数、法制环境指数3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我市还在专项建设基金申报落实上为民营企业注入发展“正能量”。2015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发改委安排,我市共争取58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25.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项目50个、获得专项建设基金支持23.1亿元,分别占总量的86%、89%。

引资多,招商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四

8月23日,联盟企业超过600家的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落户许昌,从项目考察到签约只用了20天时间。

许昌县尚集产业集聚区电子科技园内TFT—LCM液晶模组智能终端项目同许昌县签约后,从项目落地到设备安装调试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由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与河南金汇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从项目筹备到鸣锣开市仅用时两个月;国内首家县级B端电商产业园在鄢陵县短短52天就建成开业……

我市把开放招商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关键一笔。在第十届河南投洽会上,我市共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254.3亿元,签约金额居全省第三位。上半年,我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2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增速均居全省第四位。在中德合作中实现了招商突破,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已开工建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富民强市号角吹响,加快创新大潮涌动,许昌民营企业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带动下,发展的信心更足、势头更猛、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必将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书写更多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