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热线

今年秋天为啥蟋蟀特别多?

市森林病虫害防疫检疫站:湿润的天气适宜其繁殖

市民在家中捕获的蟋蟀。

本报讯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蟋蟀跑到我家卫生间里不停地‘叫’,搅得我一夜都没睡好。今年秋天感觉就是不一样,蟋蟀特别多!”近日,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770000,询问为啥今年秋天蟋蟀特别多。

“晚上,很多蟋蟀在路灯下乱爬,散步的人一不小心就踩住了!”9月1日,家住市区七一路的程民周告诉记者。

“不知道是啥原因,今年秋天蟋蟀明显比往年多。我在18楼办公,每天一进办公室就能看到角落里有很多蟋蟀。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进来的!”在东城区某企业工作的郭新梅说。

9月4日,记者联系了市森林病虫害防疫检疫站站长李俊中。他告诉记者,蟋蟀属于昆虫纲,只翅目,俗名蛐蛐、夜鸣虫。蟋蟀是杂食动物,生存能力较强。夏、秋季节的夜晚,它们在墙角、庭院内、杂草间不停地“鸣叫”。

“今年秋天蟋蟀比较多,天气湿润是主要原因。”李俊中说,一只蟋蟀一次能产五六十只卵。今年夏末秋初,我市气温高、雨水充足,使得蟋蟀卵的成活率提高,蟋蟀自然就多了。另外,绿地为蟋蟀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再加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普及,城市绿化过程中较少使用农药,为蟋蟀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至于蟋蟀是如何进入高层建筑的,李俊中分析,蟋蟀弹跳力强,长大后会飞,有可能通过门窗进入高层建筑。

有的人不了解蟋蟀的习性,不知道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就此,李俊中借本报普及一些关于蟋蟀的知识: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右侧翅膀上有一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侧翅膀上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翅膀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会发出“唧唧吱、唧唧吱”的声音。蟋蟀一般在8月开始“鸣叫”,在气温20℃时“叫”得最欢,10月下旬天气转冷时即停止。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独立生活。它们彼此不能容忍,一旦聚在一起就会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性蟋蟀同居。

蟋蟀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儿中活动,危害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它们多在夜间进食,吃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不咬人!”李俊中说,市民如果在家中被蟋蟀“骚扰”,可以用手电筒诱捕;要想阻止蟋蟀进家,就得关好门窗,定期打扫室内外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