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安
近日,笔者从市区一些婚姻机构了解到,一些“剩男”、“剩女”之所以被剩下来,很大程度上因为择偶标准和择偶观。从征婚者的情况来看,与物质相比,当前年轻人在择偶时更注重沟通。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以亲情为纽带,是建立在精神生活的默契、价值观的认同上。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的人把爱情物质化了,用物质“绑架”了爱情,以金钱、豪宅、名车、显贵身份等物质条件作为衡量爱情的标准,使得原本纯洁的爱情成了物质的配角,以“物”障目,不见爱情。
无论是婚姻关系还是爱情关系,在不违反公序良俗、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只要男女双方坦诚相见,彼此自愿,双方的地位、情感、付出和回报都是均等的,谁也不要动辄以钱财来补偿,以物质来交换。否则,既矮化了彼此的地位,又违背了美好爱情的本真。
诚然, 爱情也需要物质基础,较好的经济条件与真诚的婚恋并不对立,有时反而能相辅相成。但是,在当前高房价的背景下,房子就成了婚姻中的一个首要的前提性因素,也是婚姻家庭纠纷的主要问题。所以,“傍大款、分财产”式的婚姻观、通过结婚“致富”、通过婚姻形成共同财产才被某些人追捧。
其实,爱情和平等才是婚姻幸福的核心所在。当前年轻人的择偶条件更注重沟通,并表示对方有稳定的工作就行,房子和车子可以共同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本位的回归,是对爱情“物质化”和婚姻“财产化”的纠偏,释放出了一种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