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资讯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秋湖湿地赏秋水。 晨报摄友 高文胜 摄

本报讯 (记者 肖涛) 缕缕阳光,阵阵微风。昨天,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白露,天地间多了几分秋天的静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秋的静美,如果没有,那么今天不妨多出去走走。

白露节气过后,秋的感觉越来越浓,虽然正午还是艳阳高照,但已远远不似夏天那般酷热了。而且,早晚出门还会感觉有点儿凉。

中国天气网的数据显示,昨天我市的最低气温为20℃,最高气温为32℃,温差为12℃。随着秋天的到来,昼夜温差会越来越大。市气象台预测,今天我市晴间多云,气温20℃—32℃,西北风2—3级。

看到32℃的气温,很多人会说,温度还这么高,秋天到底啥时来?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9月中下旬。由于今年鲜有冷空气南下,进入9月后,市区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而在气象意义上,秋天想正式接过夏天的接力棒,还得达到“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条件。目前看来,暂时还很难看到入秋的迹象,入秋时间可能会推迟。

季节的转换总是需要个过程,让我们耐心等待。借用一位网友的评价:迎接秋天,并不是要等到它来临前夕;迎接秋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迎接秋天,是从白露之后,以诗意的情怀在每一个月色迷人的夜晚,仰起头,静静凝望澄净皎洁的月光开始。

此外,在秋季,不少人遵循的穿衣法则是“春捂秋冻”,但秋冻并非人人皆宜。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此外,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