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悦读

忍受“小别离” 期望“大成长”

近日,由黄磊和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小别离》刷爆了朋友圈。剧中有三个家庭,它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济条件,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就是孩子都迈进了初三的门槛。一边是严峻的中考压力,一边是日益流行的出国留学,三家人就出不出国、参不参加中考和青春期叛逆问题折腾了大半个学期。

剧中的家庭让未满18岁的孩子早早出国,而在现实生活中,出国留学也正呈现低龄化趋势。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与上年相比,微降2万人。部分省市出现了考生人数逐年下降的现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5年中国有52.3万人出国留学,比10年前增长了290%。留学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学生占13.76%,九成以上为自费留学。

为了进退皆有路,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在我们身边,就生活着不少把孩子早早送出国门的家长。留学到底是为了学什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最适合出国?留学是否适合每个孩子?这些都值得细细琢磨。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十几岁的孩子出国留学,优势显而易见,不仅有助于开阔视野、锻炼自理能力,还能较早地适应国外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方式,在国外读高中期间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资源,申请心仪的大学。与此同时,孩子出国读高中,家长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起码要把高中和大学的费用全都考虑上。除此之外,孩子年龄小,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有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衣食住行能否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问题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众多小留学生的家长来说,今日忍受“小别离”之苦,无非是期待孩子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父母看不见孩子心生思念,孩子早早离开父母的怀抱面临种种未知,“低龄留学热”背后那种“小别离”的情绪,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喜与忧。 (毛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