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涛)不知道你发觉没有,最近一段时间,如果夜晚忘记关窗户的话,毛巾被已难以抵挡阵阵凉意了。这几天,我市的最低气温跌至18℃左右,昼夜温差越来越大。本周,我市天气晴好,没有明显降水、冷空气活动,不过云比较多,会为大家遮挡一些光和热,天气也会变得更凉。
昨天早晨,站在窗口阵阵凉风吹得人心旷神怡,蔚蓝的天空让人心情舒畅,大家就把这份好心情保持下去吧。9月11日,市气象台发布了本周天气预报:我市天气晴好,没有明显降水,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偏少;没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起伏不大,平均气温接近往年平均气温。
“9月12日,我市晴天到多云,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0℃,偏东风2到3级。从周三(9月14日)开始,因为天空云系增多,我市气温将有所下降,最高气温跌至‘2’字头。”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
降温不仅是气温的变化,更是季节更迭的表现。大家除了要注意增减衣服外,还要在饮食和锻炼等方面有所注意,只有这样秋季才能少生病、不生病。对此,市中医院养生堂医生徐征华从中医角度给大家支了几招儿。
●清晨要喝一碗粥: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际的典型现象,天气一凉,拉肚子、胃疼、食欲不振等毛病就找上门来。早晨喝一大碗粳米粥,既可抵御秋凉又能和胃补脾。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萝卜、南瓜、百合等润肺的食物,还能起到益肺润燥的效果。若患感冒,多喝热粥有助于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尽快痊愈。
●酸味儿食物除秋燥:说起秋燥,这种从里到外的干燥感让人非常不适应,吃些酸味儿食物,如莲藕、山药等,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效果。莲藕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梨含有85%的水分,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每天坚持吃两个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早睡早起能养肺:春困秋乏,秋天很容易困倦,但不少人还是习惯熬到很晚才睡觉。中医常讲“秋养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早睡能够“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既避免了阳气外泄又调养了阴气。
●后背双脚得护好:俗话说“春捂秋冻”,但“秋冻”应以自己感觉不冷为宜。“秋冻”的时候,即使穿得少,三个关键部位也一定要护好:肚脐、后背和双脚。肚脐连接五脏六腑;后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如果双脚着凉,会大大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
●按摩中脘穴防便秘:秋天干燥的气候不仅伤肺,还会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形成季节性便秘。按摩中脘穴可促进代谢,最佳按摩时间是早餐后10分钟至15分钟。此时按摩对大肠最易产生作用。
●多“喝”秋风更健康:秋高气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秋风最清新。清晨,到山林、公园中做几次深呼吸,可起到保健作用。从此时开始坚持晨练直至冬季,可让全身器官在“空气浴”中接受耐寒锻炼,为冬季保健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