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我市破获特大贩卖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

嫌疑人利用微信卖象牙制品露马脚

民警奔赴12个省市,抓获21名犯罪嫌疑人,查获象牙、犀牛角制品200多公斤

9月12日,民警展示抛光后的象牙。

核心提示

从一条微信入手,许昌市森林公安局摧毁了一个隐秘的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犯罪网络。该网络涉及我国31个省份,涉案人员有400多人。经过数月的侦查,专案组民警奔赴广东、天津、福建等12个省市,辗转6万多公里,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1名,查获象牙制品207.4公斤、犀牛角制品17.07公斤,成功侦破一起案值高达1281.62万元的特大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9月12日,许昌市森林公安局通报称,该案是河南省迄今为止涉案价值最大、涉案人员最多的野生动物制品类案件。

□ 记者 牛书培 文/图

看着犀牛角、象牙制品 仿佛听到濒危野生动物的惨叫声

“这是一对完整的犀牛角,这些是用犀牛角雕刻的摆件。”9月12日上午,在许昌市森林公安局的一间仓库内,许昌市森林公安局直属派出所所长武军立从箱子中取出收缴的犀牛角以及象牙制品,向记者展示。

“这根1米多长的象牙外表进行了抛光,是一个摆件,市场价格约8万元。”武军立抚摸着象牙沉重地说,象牙有1/3生长在头骨里面,要把象牙完整地取出,必须将大象的头剁掉一半。查获的象牙上面,用黑字标注着长度、直径和重量。“这些黑字是草原上某头大象最后的生命印记。”武军立说,看着眼前成排的象牙,他仿佛听到了非洲草原上大象凄厉的惨叫声。

据武军立介绍,此次共缴获犀牛角、象牙制品1万余件。案件的线索,来自一条微信。

民警装扮成网络买家通过微信与嫌疑人接触

2015年11月20日,许昌市森林公安局接到线索:有人利用微信出售象牙制品。民警很快确定了微信账号所有者刘某的身份。刘某是许昌人,农民出身,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名农民出身的出租车司机,怎么会有资金进行昂贵的象牙交易?

民警装扮成网络买家,通过微信与刘某进行接触,发现刘某确实存在出售象牙制品的行为,但是次数和数量非常少,只是一个“卖图”的兼职微商。所谓“卖图”,指从“上家”要来货物图片,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招揽客户,客户打款后扣除利润转款给上线,由“上家”直接给客户发货。

通过对刘某布控,被刘某称为“大哥”的许昌籍男子张某进入警方的视线。“张某是一个警惕性非常高的人”,办案民警如此评价刘某的“上家”张某。

查找嫌疑人活动轨迹 蓝色碎花窗帘露马脚

民警发现,张某每天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大量象牙制品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有相似的背景:“一张铺着黑布的工作台”和“始终处在闭合状态的蓝色碎花窗帘”。

根据张某的活动轨迹,民警划定一片区域,涵盖了31个居民小区。2015年12月26日18时,民警分头进入各自负责的小区。每个民警手中都有一张放大的图片,图片上是蓝色碎花窗帘。民警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每一扇窗户,认真比对“蓝色碎花窗帘”。

连续摸排23个小时后,民警在东城区学府名苑小区某栋楼的14层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蓝色碎花窗帘,同时在楼下的停车场内发现了张某的身影。

12月27日17时,民警一举将犯罪嫌疑人张某、刘某抓获。经统计,从犯罪嫌疑人张某房间内搜查出的象牙制品共计1513件。经鉴定,这些物品重26.258公斤,价值109万元,全部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

“黑市”网络遍布全国 涉及我国31个省份

在大量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张某供述了象牙制品的来源,讲明了他在两年时间内利用微信收购、出售象牙制品的犯罪事实。

1988年出生的张某起初只是爱把玩木制手串、核桃、蜜蜡之类的文玩。受利益诱惑,他尝试着在网上出售象牙制品。他使用微信和“上家”联系,通过快递寄送、收取货物,随后将低价收来的象牙制品加价卖往全国各地,赚取差价。

张某的“上家”众多。每隔七八天,他用微信给“上家”下单。货款支付完毕,很快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快递包裹从“上家”发往张某的租住地,快递的名称一般标注为“工艺品”。

2015年12月31日,河南省森林公安局成立由省、市、县三级森林公安机关组成的专案组,对此案展开攻坚。随着侦查工作的持续推进,更多的涉案人员浮出水面。专案组对所有涉案人员展开抓捕工作。

武军立告诉记者,该犯罪网络涉及我国31个省份。截至9月12日,专案组民警奔赴12个省市,行程6万多公里,成功抓获21名犯罪嫌疑人,其中8人因涉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被依法逮捕,13人被取保候审,案值高达1281.62万元。另外,发现400多个涉案人员的线索,已经移交给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