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

本报讯 (记者 樊倩影 肖涛) 新学期伊始,我市又一家幼儿园入选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使我市更多特殊幼儿有了和普通幼儿一样上幼儿园的机会。随班就读不仅仅是残疾孩子的权利,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途径。近年来,我市的特殊教育有哪些变革?取得了哪些进展?接下来又有哪些计划?9月1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融合教育,解决特殊幼儿学前教育难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9月12日9时许,记者刚走到位于祥泰小区内的智诚幼儿园门口,便听到一阵奶声奶气的读书声。在二楼的一间教室,记者见到了5岁的淇淇(化名)。淇淇是一名智力低下儿童,手部协调能力及语言能力差。去年9月份开学,父母把淇淇送到了智诚幼儿园。目前,他已经在这里学习、生活了整整一年。

“淇淇刚来时,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自理能力较差。通过一年的学习,他现在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孩子性格开朗了许多,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智诚幼儿园园长赵保红说,“不仅如此,淇淇的到来也让他们班的小朋友更懂得给予、谦让、容忍。”

赵保红说,融合教育就是将心智障碍的孩子(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精神障碍、发育迟缓等)安置在普通幼儿园,使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在一起接受教育。幼儿园会根据特殊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保证让特殊幼儿最大限度、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不仅能够使更多的特殊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早期干预,为特殊幼儿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而且对普通幼儿较早地形成关爱、帮助他人的良好品格也具有积极意义。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李树来说:“2015年5月,我省确定45所幼儿园为全省首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今年7月份又确定了第二批29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我市魏都区智诚幼儿园和许昌县蒋李集镇花蕾幼儿园先后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给我市的特殊幼儿带来了福音,使我市更多的特殊幼儿有了和普通幼儿一样上幼儿园的机会。目前,已经有10多名特殊幼儿顺利入园就读。”

多些爱心和耐心,残障儿童也能上大学

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工作只是特殊教育普特融合发展的第一步。除了在学前教育阶段推行融合教育外,根据《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要求,到2016年,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要在90%以上。

据介绍,我市目前有28所幼儿园开展特殊儿童随园就读,2所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开展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达120所,建设资源教室60个;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校(部)1个,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4个;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

胡桃是河南省首批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智诚幼儿园的一名骨干老师。在去年7月份和今年暑假期间,她先后到省里参加了融合教育的培训和复训。“我们学习了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幼儿的管理及学习目标制定等。”胡桃说,他们学到更多的还是怎么去爱这些孩子。

“和特殊孩子接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只是‘慢’,你要对他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方法。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胡桃说,这些孩子从幼儿园走出去的时候,生活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理。一些孩子能够在普通的小学、初中学习,有的孩子还考上了职业技术学校或大学。

提高经费标准,“两免”外还有交通和生活补助

目前,我市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 62.9%,在校生277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52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附设特教班就读225 人。

李树来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制订适合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

此外,我市将逐步提高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生均经费标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除享受“两免”外,各县(市、区)根据本地财力情况为残疾学生提供一定的交通费补助。高中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发放范围,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生每年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