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佳倩) 9月17日上午,许都公园智慧门前,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许昌市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500余名科普志愿者、数百名市民参与其中。流动科技馆、科技大篷车、3D打印、机器人、航模等汇聚,为市民展现许昌的科技成果。
“这是许都大剧院的模型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在许都大剧院模型前,一名小朋友指着模型十分好奇地问。“这是由十几台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一名科普志愿者回答。此次科普日活动中,3D打印技术作为科技领域的“一枝新秀”脱颖而出,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
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制造。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等领域均有所应用。
在现场,很多小朋友被3D打印笔吸引。通过体验,眼镜、自行车、小茶杯等,一个个环保又可爱的模型被制作出来。
8个名叫“旺仔”的机器人,同样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我叫盈盈,你叫什么名字?”“给我跳支舞吧!”机器人“旺仔”听到小朋友的要求,跳起了舞蹈《小苹果》。“太神奇了!第一次跟机器人接触,没想到它这么人性化,不仅能够对话,还能够唱歌跳舞。”一名市民兴奋地说。
除此之外,“益智数学游戏”、“最速降线”、“短期记忆测试”、“声光反应测试”等一系列既好玩又长知识的科普小实验也让市民们兴奋不已。
“此次科普活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不仅亲自尝试了一些科普小实验,还了解了3D打印技术。”市民陆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