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和吴昌硕都是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们算是半个老乡,赵之谦是浙江绍兴人,吴昌硕则是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酷爱诗书和篆刻艺术。后来,太平军在浙江混战,吴昌硕全家被迫流亡在外。后来,他与家人走散,到处乞食为生,直到21岁才回到家乡。因为在外受尽了欺负,吴昌硕非常自闭。虽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钻研不断,但总觉得不会有人认可和欣赏他,所以心里十分痛苦。而这时候的赵之谦已经是个36岁的艺术大师了。
当年初冬,赵之谦来到安吉参加一个亲人的酒宴。吴昌硕听说赵之谦来到了安吉,就找他诉说心里的烦恼。赵之谦看了他的一些作品后,觉得非常不错,但要想有所改变和突破,必须从改变他的内心开始。赵之谦想了想说:“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我?当然可以,但是我能帮上你什么呢?”吴昌硕吃惊地问。
“是这样的,我这个亲戚家要摆酒,但是他们家的人忙不过来。我想请你帮他们招呼客人,同时尽量地帮助他们,搬搬凳子、端端菜、倒倒酒。特别是那些单独赴宴的人,你还要多找他们聊聊天儿,可以吗?”赵之谦说。
吴昌硕虽然有些不安,但感觉也不是太难,就答应下来。当晚,吴昌硕来到赵之谦的亲戚家,按着赵之谦的意思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笑容可掬地帮人倒酒、端菜,热情地找单独来的人聊天儿。每个人都对他报以微笑,人们都邀请他坐下来一起吃,但是他都婉拒了。
直到酒宴结束,吴昌硕还没有吃晚饭。这时,赵之谦把吴昌硕拉到身边,向大家介绍:“为了帮助大家,他到现在都没有吃饭,但是你们一定不知道他是谁吧。他叫吴昌硕,是安吉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可惜认识他的人不多。以后如果你们有空,可以经常去他家看看,欣赏或者收藏他的作品!”
话音落下,人们都惊诧极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热情帮助别人的小伙子居然是个年轻的艺术家。人们纷纷上前和他握手,交朋友。第二天,人们相约一起到吴昌硕家里参观,欣赏他的作品。就这样,吴昌硕找到了自信,打开了心门。在广交朋友的同时,他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艺术中去,并且广收博取,书法、绘画、篆刻三艺并精。十几年后,他就成了“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称“海派四大家”。1913年,他还被推举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一个人越自卑,别人就越走不进他的心里,他也就越无法被人接受和理解。要想改变自己的环境,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心。”晚年时的吴昌硕曾这样说,“所以我特别感谢赵之谦,是他用叫我帮忙的方式巧妙地帮助了我。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就一定不会有后来的我。”
(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