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鉴赏·收藏

一件“苹果”的洪荒之力

钧瓷《洪荒》

正常的钧瓷《苹果》

边继伟 文/图

打开窑门,10多件苹果摆放在一起,五彩缤纷,玉润透活。

窑工从中挑出一件说,这件苹果烧坏了。

一窑烧出来10多件,唯有这一件被挑了出来。它没有脱釉,没有炸裂,没有釉泡,颜色鲜艳透亮,就像熟透了的苹果。可是,窑工要摔碎它,因为它变形了。但被刘中玄大师拦下。

所有的外表封闭的钧瓷,在烧制中必须留排气孔。因为钧瓷从泥到瓷,收缩比率在15%左右。一米高的瓶子,烧出来只剩约85厘米。不留排气孔,瓷器会因聚气而炸裂。

以前,大部分的瓷器排气孔都留在下边,通常是底部偌大一个孔洞,既不美观,也不严谨。后来,钧瓷人开始改变对气孔的处理,让整件瓷器看起来浑然无痕。

坪山钧窑的刘中玄大师就是个爱钻研的人。他设计生产的每件作品,都必须把气孔的位置妥帖安排。或在人物像的耳孔、发髻,或在生肖器的鼻、眼、口间,或在繁杂的饰件下面,设计精巧,别出心裁,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找不出来。

比如这件苹果,它的排气孔就在上面两片叶子中间的叶梗上,非常隐蔽。或许因为太隐蔽,抑或是上釉时的疏忽,它的排气孔被堵塞了。

在历经10多个小时、温度最高达1300摄氏度的炼烧,这件瓷器始终没出一口气。

终于,发生了点儿奇迹。

因为排气孔堵塞,它体内充满了高温膨胀的气体,历经10多个小时而没有崩裂,却硬生生把苹果叶梗处凹陷的部分,胀成了圆形。把经过素烧定了型的苹果,烧得通体浑圆,宛如一只气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完全不是坏事,这件苹果虽然变形,却还是一件完整的苹果,因为意外的变形,倒显得别有风格。

这是火的力量,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钧瓷窑变的魅力,发生在不可预料、不可想象之间。往往烧出珍品钧瓷的那窑火,一定不同寻常,或几乎全军覆没,或满窑万彩,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广义的窑变,不仅仅是钧釉颜色的变化,它应该是钧瓷在窑炉内,因为炉火和气氛的交织,从而赋予钧瓷的关于表层釉料和胎体的一系列有意或无意的变数,这才是窑变的魅力。

这件憋着气的钧瓷,体内蕴藏着多大的力量啊!

“应该给这件苹果起个名字。”刘中玄大师提议,“就叫洪荒吧!”现场的人一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