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点评合计融资55亿美元,滴滴、快的、优步合并后融资超过100亿美元。这些公司需要进一步证明自己过去大量的消耗、大量的投入,确实积累了核心竞争力,能够持续地为消费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能够为投资人带来价值。中国的O2O已经到了‘下半场’。”美团点评CEO王兴在不久前举行的亚布力夏季峰会上如是说。
王兴所言不虚。从互联网经济本身来看,一方面,网民增速趋缓,“人口红利”正在消退。来自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人,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年底仅提升1.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红利”也在消退。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026亿部,同比增长2%。“红利”的“退潮”,让互联网开始回归依靠技术和服务赢得增长,并寻找新的增长模式。
在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O2O被寄予厚望。在“烧钱大战”和“频繁整合”之后,在引流和打破信息不对称这样的老生常谈之外,来到“下半场”的O2O究竟能为线下做些什么?
精准营销显然是答案之一。今年4月,微信支付团队宣布启动“星火计划”,累计投入1亿元营销经费,全力扶持平台服务商。微信支付产品运营总监黄丽告诉记者,其中的重点之一正是由服务商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移动支付+会员,意味着有了会员的详细数据,可以实行精准营销,甚至可以打破商业体的局限。比如天鸿超市周围3公里有很多餐饮、娱乐、服务等‘长尾’用户,他们都可以在服务商整合的前提下共享会员体系和积分。”
微信团队甚至由此开发出新的功能。“比如微信支付和优惠券结合,消费者拿到优惠券就可以直接与微信支付结合使用,而不再是展示给商家看。商家直接点击核销就可以在消费者的支付金额中减去优惠金额。这就是我们为营销进行的能力演进。”黄丽说。
而在支付宝方面,口碑网同样以便利店为突破口“试水”移动支付服务线下商家的精准营销。口碑网有关人士说,支付宝口碑已经和全国3万多家便利店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支付宝口碑的大数据正在帮助线下商家进入数字化运营的新阶段。
“今年7月,78家位于上海的711便利店上线支付宝集点卡。支付宝口碑的服务商米雅将线下传统的集点卡电子化。这不仅帮商户节约了成本,而且通过系统沉淀了用户的消费数据。利用这些累积的消费数据,便利店能够更精准地分析消费者,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实现分层营销。同时,单品营销策略也有了更加快速落地的方案。”口碑网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O2O平台积累的数据还将直接为线下商家提供决策参考。王兴说:“O2O平台要真正服务好线下商家,不光需要做引流,而且需要全面帮助他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商业地产整天讲‘地段’,一个店是否赚钱,选址非常重要。美团点评手中有最丰富的用户大数据,可以帮助商户决定一个店应该开在哪里,应该做火锅还是做烤鱼。梳理各方面的数据可以帮助商户决策。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深度融合。”
尽管移动支付和O2O平台对未来的数据价值充满希望,但来自CNNIC的研究报告依然显示,从目前来看,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并不全面、挖掘算法落后、主动推送效果差都在影响着“下半场”O2O对线下的“赋能”。“一方面,消费决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平台间数据封闭,很难获得用户的全部访问行为数据;另一方面,到店消费行为数据与线上数据仍存在严重割裂,在线数据维度有限,而传统店面收集到店消费后用户行为数据的意识很差。尽管iBeacon(苹果微定位)、人脸识别、热图、VR技术在不断成熟,但相关应用非常少。”王兴说。
由此看来,梦想很丰满,现实却仍很骨感,将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线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转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