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近日,凉爽的天气让不少市民大呼过瘾,即便中午时分也有清风拂面,到了夜晚更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而明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之后,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将产生一次次降水,气温也会逐渐下降。但气温不会直线下降,而是伴随着冷暖空气交替曲线下降。就好比今天,暖空气给人复苏的感觉,气温稍有回暖。预计我市今天,多云到晴天,偏东风2到3级,气温16℃—29℃;明天,晴,气温15℃—30℃;后天多云,气温17℃—29℃。
注意添衣防感冒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的一半。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照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进入秋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专家提醒,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要克服这种“悲秋”情绪,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口味要清淡,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乐观情绪,多想开心的事。同时,秋高气爽,是开展各种体育锻炼的好时机,如登山、慢跑等。不过,秋天也是肠道传染病、疟疾等的多发季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防范,适时增加衣物。
餐桌上应多些新鲜蔬菜
秋季气候干燥,天气转凉,养生以补水、润燥、益气、宁神为主。市民餐桌上应以清淡为主,减少辛辣厚味,多些新鲜蔬菜,饭后多吃水果。秋季可以适当吃海鲜、河鲜,每餐不要进食过饱。建议市民多食用应季蔬菜, 尽量少吃反季蔬菜。
“闲喝银耳汤,懒食秋梨羹。”这是一句较流行的秋季养生民谣。银耳有润燥清热的功效, 很多市民爱在银耳汤中放一些莲子、大枣、枸杞等,为了调制口味, 还会添加蔗糖。 而蔗糖有利尿之效,但“三高”患者不宜食用过多。秋梨羹是用冰糖、大枣、枸杞等加上梨肉一起熬制成羹,既可现做现食,也可以冷藏,随用随取。
此外,市民应少食葱、姜等,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