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镇和1906年出生于印尼雅加达,12岁时其父陈金山将他送回祖籍地厦门读书。8年后,陈镇和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很快便成为暨大足球队的一员。
1936年1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足球委员会经过3个月的选拔,选出陈镇和、李惠堂、谭江柏等22人出征柏林奥运会。但中国队出征柏林之途充满坎坷。当时,代表团赴德国参赛需22万元,而国民政府仅拨款17万元,各界人士捐出3万元,还差2万元没有着落。他们只得打出足球队这张王牌,先去东南亚进行表演赛,以门票收入弥补缺口。为此,国足在1936年5月提前从上海出发,经香港辗转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卖艺化缘”。
1936年8月6日,中国足球队终于出现在奥运赛场。历尽艰辛、疲惫不堪的他们,首场便遭遇来自足球发源地的英国队。上半场,中国队攻势凌厉,可惜破门被裁判判为越位。双方易地再战后,包括陈镇和在内的国足队员体力不支,最终以0比2输掉了比赛。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陈镇和毅然转到中央航空学校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陈镇和已是驻扎杭州的空军飞行中队长,担任保卫南方海岸线的防空任务。1941年,国民政府派陈镇和赴新疆哈密接收苏联援华飞机。1月28日清晨,陈镇和与战友驾驶着第一批飞机起飞了。他们要从新疆一直飞回成都基地。飞机一路顺利到达嘉峪关,此时已经飞行了2000多公里,快接近兰州战区了。进入气候变幻无常的猩猩峡后,面对恶劣的天气,陈镇和沉着应对,不断调整着操纵杆。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操纵系统突然失灵了,飞机急速向地面俯冲,突如其来的故障让陈镇和来不及逃离驾驶舱,飞机在瞬间坠毁了!陈镇和牺牲时年仅35岁。曾与他在球场上并肩征战多年的球王李惠堂特别作诗悼念。陈镇和从戎时作的一首诗被人们铭记到今天:“男儿莫惜少年头,快把钢刀试新仇。杀尽倭奴雪旧耻,誓平扶桑方罢休!”
(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