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许昌首个城管合议庭成立

城管相关诉讼案件及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处理驶入快车道

本报讯(记者 张铮 通讯员 孟雨) 城市管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近年来,我市城管部门借助法律的力量,逐步实现“法治城管”的转型升级。

近日,魏都区人民法院城市管理合议庭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与城市管理相关的诉讼案件及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处理驶入快车道。

那么,我市在逐步实现“法治城管”的转型升级中,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7月3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首创成立城市管理合议庭

推进城管法制化

目前,仅市城管局辖区就有流动商贩、商户等近2万户,参与经营的约有4万人。每天,城市管理执法队员劝阻和纠正市容市貌违规行为的信息有上万条。可以说,对违反市容市貌相关规定的行为实施依法办案势在必行。

由于城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具有执法强制性,城管人员只能通过劝说、教育、宣传等方式进行执法。魏都区人民法院在许昌首创成立城市管理合议庭,目的是通过构筑城管部门与群众沟通、协调的新平台来化解行政纠纷,减少对抗,增加和谐因素。同时,这一举措提高了城管执法的透明度,有利于推进城管法制化。

形成“城管申请—法院执行”机制

大大减少商户违规行为

两年来,我市城管部门通过依法整治市容市貌,管理成效大幅提高,特别是申请法院对一些长期违规商户执行,使大部分商户深受触动,大大减少了商户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联合魏都区人民法院,针对商户拒不执行的行政处罚案件初步形成“城管申请—法院执行”机制,有力地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城管行政处罚的严肃性。

目前,魏都区人民法院已受理城管部门申请行政非诉执行案件87起,执结79起,执结率超过90%。

为持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我市城管部门建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依法整治市容市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监督,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深入执法单位和一线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执法队伍严格落实重大案件会审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过错追究制度等工作机制。

制定法制教育年度培训计划

全面推行执法活动全程记录

5月1日起,由住建部起草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正式实施,明确城市管理执法范围包括住建、环保、工商、食药、交管、水务等领域与城市管理相关的行政处罚权,城管执法人员应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实现执法活动全程记录。

市城管局城管监察支队政委邓军告诉记者,全面推广和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有利于促进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加强自我约束,规范执法言行,提升管理水平和执法效能,同时是依法维护城管综合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另外,市城管局还制定执法人员法制教育年度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和增强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下一步,我市城管部门将建立与公安、检察、审判、司法等部门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交等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快审、快判、快结等案件的无缝对接,全力做好城市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