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利辉 樊倩影 通讯员 王静 文/图
核心提示
2018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把智能化改造作为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和信息化经济体系,在工业智能化改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得了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小组第一名、全省智能制造年度工作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
对于工业基础雄厚的许昌来说,智能化改造无疑将很好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市工业智能制造建设的步伐。
智能化生产车间,只见机器不见人
只见机器不见人,在“三大改造”标杆企业制造车间,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3月5日,记者走进许昌裕丰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纺纱数字化智能车间,看见偌大的车间几乎空无一人,上万个纱锭欢快地高速旋转,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自动运行。
作为纺织领域的领军企业,许昌裕丰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高端智能化技术装备,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万锭用工水平、人均产值、人均利税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棉纺织行业均名列前茅。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2018年5月,该公司投资3.5亿元,建成了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的数字化智能车间,引进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智能化棉纺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纺纱生产过程自动化,“白天无人、晚上无灯”,工厂照样生产。
“我们不仅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而且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管理人员轻点屏幕,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掌握和调整车间生产状况。也就是说,不管管理人员在什么地方,通过E系统进行远程视频监控,都可以对车间的生产状况一目了然,并可远程对生产品种进行调整。”该公司总经理雷双虎说,这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人员对“无灯工厂”的掌控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许昌裕丰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只是我市推进智能化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把智能化改造列为“三大改造”之首,强力推进,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3个。其中,远东传动轴的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年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等58个项目被纳入全省智能化改造项目。全市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到15家,“上云”企业达到729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达到8家、对标企业达到111家。
强强合作,推动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2月2日下午,韩国现代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东瑾和许昌中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牛青峰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河南中锋现代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开展工业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共建合作。
韩国现代重工成立于1972年,是一个世界级的重工业公司。韩国现代机器人以良好的服务、优秀的产品性能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而许昌中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作为许昌市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企业、河南中高端智能制造优秀供应商、中国海关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再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多种性能、型号的立式、卧式、龙门加工机床,以及六关节机器人、桁架机器人、智能制造生产线等。此次合作,韩国现代重工将提供从机器人设计、制造、项目管理、测试、调试到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
许昌中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牛青盈介绍,为了“武装”自己,实现转型升级,该公司迈开大步“走出去”,先后与台湾罗升集团、台湾亚力士公司、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德国西门子、德国舒尔茨、韩国现代重工、广州广仁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借助先进企业的功能部件、控制系统等,凭借自身的生产设计,研发完成了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了从机械装备向智能装备的提升。通过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中锋智能为我市一大批企业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装备制造应用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添砖加瓦”。此次强强联合,将最大化地发挥双方的优势。
“为了加快我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2018年,我市积极开展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合作交流,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引进工作。同时,我市推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在重点行业和关键岗位的广泛应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张廷山说,目前,我市入选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项目7个、2018年省智能工厂4家、省级智能车间2家。
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助力我市实体经济发展
我市对“三大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把智能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网联汽车、5G产业等作为我市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全市工业大会还拟奖励资金2200万元,用于表彰、扶持优秀创新型企业家和2018年度在“三大改造”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
工信部门把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作为“三大改造”之首,印发了《关于印发2018年许昌市转型发展攻坚“三大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强力推进。
来看一组数据:
森源电气以“产品+芯片”的方式进行产品智能化研发,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产品在线监测、状态分析和全寿命周期管理。这一套流程下来,该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生产效率提高70%,生产失误率小于5%,能源利用率提高30%,产能提高60%,生产工艺规划时间减少40%。
远东传动轴提出“远东制造2018”及“互联网+传动轴制造”新模式,建成了50条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实现了操作换人、机器换芯、生产换线,推动了传动轴制造的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黄河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项目引进德国、日本、韩国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物流系统,建设10条自动化生产线,建成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
我市通过对生产线和关键工序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了一个个数字车间、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为我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后劲。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智能化改造,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主攻方向,正成为推动许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有力地助推我市实体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推进“三大改造”,全面启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把转型发展攻坚引向纵深,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和信息化经济体系。
新闻连连看
生产智能化
生产智能化指在产品生产和应用中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智能化的优势在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体现:生产环节精准、环保、节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在一些危险场合、重点施工场所,智能设施得到广泛应用,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
机器换人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以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代替人的劳作,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机器换人是技术进步的代名词,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劳动力素质,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