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志鹏 文/图
核心提示
电表、水表、燃气表,是家庭必不可少的计量器具。燃气表安装在家里,每天的燃气用量很容易看到。可是,你或许不知道,燃气表也会出故障,特别是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可能出现密封性故障、电子附件故障等,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安全威胁。燃气表的常见故障有哪些?我们能不能对其故障原因进行判断?3月5日,记者走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检中心,请专业工程师通过实验进行了介绍。
【实验人员】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检中心电磁室工程师刘玉峰
【实验器材】 燃气表标准检定装置
【实验一】 密封性检测 密封性不过关,直接被判为不合格
“现在,我市居民家中使用的燃气表,主要为普通膜式燃气表和IC卡膜式燃气表。”刘玉峰说,不论是哪种燃气表,密封性都至关重要。燃气表的密封性不过关,会造成燃气泄漏。燃气泄漏不仅给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燃气表检测的过程中,第一项要检测的就是密封性。若密封性不过关,燃气表会直接被判为不合格。
刘玉峰打开燃气表标准检定装置,将10个燃气表样品依次放入检测位。然后,他通过电脑按照要求设置好检测参数,逐个打开燃气表,开始进行密封性检测。
刘玉峰介绍,居民家中常用的燃气表分为G1.6和G2.5两个型号。此次检测用的均为G1.6型号的样品。该型号样品规定的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5千帕,标准检定装置会向样品内部施加15千帕的压强。2至3分钟后,电脑上会显示各个样品的内部压强。如果样品的内部压强下降,证明其密封性存在问题。该样品将直接被判为不合格。
“现在,许昌市区使用的燃气表,基本上都是知名品牌的产品。近几年的检测中,我们未发现样品的密封性存在问题。”刘玉峰说。
【实验二】 基本误差检测
超过误差范围,会被判定为不合格
密封性检测完毕,刘玉峰重新设置好检测参数,开始对样品的基本误差进行检测。每块燃气表上,都会标明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以此次检测使用的G1.6型燃气表为例,按照规定,最大流量为2.5立方米/小时,最小流量为0.016立方米/小时。
燃气表的最大流量,是指其瞬间最大过气量。一般情况下,家中只有燃气炉灶和燃气热水器,使用G1.6型燃气表即可。若家中有供暖使用的壁挂炉,就要使用G2.5型燃气表。较大户型家庭使用壁挂炉,则需要安装G4型燃气表。如果燃气表最大流量不够,会影响壁挂炉的供暖效果。最小流量,是指燃气表可以启动的流量。当流量小于最小流量时,燃气表不读数,但是有燃气通过。
刘玉峰打开样品之后,标准检定装置开始从高到低检测样品的流量。按照规定,燃气表的最大流量误差必须在1.5%之内,最小流量误差必须在3%以内。刘玉峰说,系统会自动判定样品的误差,超过误差范围将被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实验三】 电子附件检测
使用10年后,故障率将有所提高
现在,市区居民使用的燃气表大多是IC卡膜式燃气表,主要分为机械部分和电子附件。刘玉峰介绍,生产厂家的机械制造水平大幅度提高,燃气表机械部分的故障率非常低。在检测的过程中,他们有时发现燃气表的电子附件存在一些问题。
“电子附件出现问题,会影响燃气表的正常使用。”刘玉峰说,电子附件的检测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是电池卡槽检测。将电池安装好,用手指拨转电池,看是否有松动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如果电池卡槽接触不良,燃气表将无法正常工作。
第二步是电子显示屏检测。将电池安装好,看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是否清晰、完整。
第三步是机械读数与电子显示读数检测。刘玉峰介绍,机械读数每增加1立方米,电子显示屏上的读数应该减少1立方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二者不一致,以机械读数为准。
第四步是控制力检测。在断电或没有充值的情况下,检测燃气表阀门是否自动关闭。在充值和通电后,检测燃气表阀门是否自动开启。
刘玉峰先在标准检定装置上进行了演示。他把一个样品的电池去掉,尝试按下加压开关,往样品内加压。但是,由于燃气表阀门自动关闭,加压开关无法正常按下。之后,刘玉峰将燃气表从标准检定装置上取下,让记者用嘴从进气口向燃气表内吹气。记者感到阻力非常大,根本无法将气吹进燃气表。
密封性、基本误差、电子附件检测全部过关的燃气表才能投入使用。
最后,刘玉峰提醒,家用燃气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10年。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燃气表,故障率(故障包括机械故障和电子故障)会大幅度提高。如果燃气表的使用时间超过10年,同时用气量比之前有明显变化,那么燃气表可能出现问题了。此外,燃气管道和燃气炉灶使用时间长了,也可能漏气。市民如果感觉家中的燃气装置有问题,应该及时联系燃气公司,请专业人员上门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