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悦读

每逢二月二,不少市民为图吉利扎堆到理发店理发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儿

雷永星(右)在为顾客理发。

核心提示

“二月二,龙抬头。”许昌有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理发的风俗。到了这一天,人们纷纷到理发店“理发去旧”,“剃龙头”讨彩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剃头匠到美发师,从背头、平头等相对单一的发型到多元化发型,理发行业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见证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 记者 牛志勇 文/图

二月二讨彩头,市民扎堆理发

“每到二月二,很多人过来排队理发,我会从早忙到晚。”3月5日,在市区八一路的“星粤剪艺”理发店内,1981年出生的雷永星一边忙碌,一边用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与记者交谈。“‘二月二,龙抬头。’许昌人都喜欢在这一天理发,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雷永星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人们之所以选择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理发,是想要借此讨个彩头,图个吉利。

市区解放路上有一家“两元理发店”,店主是83岁高龄的蔡瑞云,来找她理发的顾客多是一些中老年人。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蔡瑞云同样会很忙碌。往年,店内的小板凳上都会坐满人,有的甚至得站着等候。蔡瑞云说,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理发是许昌的民俗,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带来好运气。

旧时,许昌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人们认为,农历二月初二是个好日子。民谚云:“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人们称孩童理发为“剃喜头”,希望借龙抬头之吉日,祈望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即将迎来好运气。

生活水平提高,理发行业发生巨大变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许昌的理发店很少。理发行业从业者多是挑个担子,在集会上或在路边为男子剃光头,从业者被称为剃头匠。留背头、小平头、分头的男子只是少数文人、商人,妇女很少进理发店理发。由于那时候工具很少,人们的发型相对单一。如今,许昌学院中原农耕博物馆内还保存着旧时剃头匠所使用的工具。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理发行业从业者的称呼也有了变化,从剃头匠到理发师,再从理发师到美发师,折射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市区引龙街,有一家并不太显眼的理发店,店主为60多岁的海明建,他做这一行41年了。如今,海明建仍然沿袭着老式理发模式。理发、洗头、刮面等一套程序下来,需要花费他近40分钟时间,但他只收10元钱。据海明建回忆,20世纪90年代,国营理发店淡出市场,他开始自己干。1978年,人们理一次发只要0.2元,后来慢慢涨到0.3元、0.5元、1元……1979年以前,理发店基本上是国营性质或集体性质。1979年后,来自上海、温州和许昌的一些理发行业从业者在许昌各地开了多家理发店,为群众理发提供了方便。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理发收费标准一直没有变动。1983年,理发价格才开始稍微提高——甲级店剪发0.4元、吹风0.15元。

雷永星是广东清远人,5年前来到许昌,随后开设了一家美发店。“我从10多岁就开始做美发师,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雷永星说,他的爷爷是一名理发师,自己小时候就跟着他学过理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行业呈现出新气象,为了提高技艺,雷永星多次到珠海、香港接受美发培训。“我以前在广东中山开发廊,很多香港人过来剪发。我学习美发,拜的第一个师傅也是香港人。”雷永星说,近20年来,理发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都有质的飞跃。就烫发工具而言,从火钳到现在的热烫机,不断更新。“广东和香港的美发行业还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引领着潮流。”在雷永星的美发店内,张贴着其与吴孟达、黄秋生、梁小龙等多位著名影星的合影。这一行业给雷永星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

13年前,雷永星第一次来到许昌。“那时候,感觉许昌还是一个很普通的城市,美发店的档次也不是很高。”雷永星说,随着许昌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许昌的美发店也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无论是街头的小型美发店还是设在大商场内的美发店,都吸引着人们不断光顾。

发型多元化,社会包容度更高

“我现在基本上每半个月理一次发。”在市区古槐街一家理发店,“00后”陈先生说,人们现在的审美观渐趋多元化,无论留什么样的发型,都不用担心被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据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记载,1956年,我市就有了烫发业务。“文革”开始后,去理发店烫发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因此,人们都不敢再烫发。1978年,市区内几个大理发店恢复了烫发业务,烫发之风迅速兴起。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理发行业从业者为提高技艺,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到大中城市参观学习,一些理发店还到上海、开封等地聘请技艺高超的理发师来许昌传授技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自身形象越来越重视,社会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雷永星认为,伴随许昌城市的快速蝶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审美观也不断发生变化。“原来理发可能只是理发,而现在理发则有很多种选择。美发师就像魔术师一样,通过改变人们的发型,让人们显得更年轻、精神,女人更漂亮,男人更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适应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美发行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以前,人们到美发店里理发,店员会问你想理什么样的发型。现在,顾客进入规模较大的美发店,都会被询问想挑选哪个级别的美发师,高级别的美发师有的叫“总监”,有的叫“首席”,还有的叫“导师”,不同级别美发师的收费标准差别很大……市民可以根据经济条件和需要,自由选择。

新闻连连看

不同年代曾流行的发型

20世纪50年代,女性发型多为麻花辫。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柯湘头”受到人们的追捧。彼时,京剧样板戏《杜鹃山》中的一个角色——党代表柯湘,红遍大江南北。柯湘的剧照、宣传画挂满了大街小巷,“柯湘头”风靡一时。

20世纪80年代,比较流行的发型为晚装式、烫爆炸、高刘海儿等。

20世纪90年代,比较流行“四六分”发型。当时,不少人热衷追逐娱乐明星,因此,“林志颖式”“郭富城式”的“四六分”发型流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