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同岭 通讯员 马倩倩
核心提示
“全力推进精准脱贫。聚焦提高脱贫质量,突出精准方略,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年脱贫1.79万人,9个贫困村实现退出。”
“深入实施稳定增收计划,扎实推进‘千企帮千村’,建成扶贫就业基地381个。”
“加强金融扶贫,新增扶贫贷款2亿元,覆盖2.19万户贫困户。”
2019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脱贫攻坚的内容掷地有声,振奋人心。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市着眼“精准”动真格,下好“绣花”真功夫,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攻坚凝聚人心】 “千企帮千村”,脱贫路上众人拾柴火焰高
脱贫攻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年我市两会上的关键词。分组讨论时,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脱贫攻坚上,围绕这一话题热烈讨论,建言献策。他们一致认为,要紧盯脱贫目标、激发内力、用好外力、形成合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毅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既然选择了产业扶贫这条路,贫困群众只要有需求,公司随时都会提供技术服务。”李伟鹏代表所在的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受到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大力表彰。他说,该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搞好结对帮扶,积极参与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承接了建安区20个贫困村20个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大棚的建设、技术管理和产品购销工作。
陆亚娟委员在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对农村扶贫工作尤为关注。在多次调研走访中,她发现许昌的脱贫攻坚工作务实、扎实,让帮扶企业有的放矢,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难题。“民营企业来帮扶,产业扶贫大有可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之首。去年,我市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贫困群众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凝心聚力打好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四场硬仗”。
全市累计建成扶贫就业基地381个,吸纳284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建成村级扶贫电站88个,覆盖贫困户4460户;打造生态旅游扶贫线路5条,带动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稳定增收;培训贫困劳动力2133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947人,2.41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新增扶贫贷款2亿元,累计达到13.97亿元,带动2.19万户贫困户增收;坚持开展生态扶贫促脱贫,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许昌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数量多、经营活的优势,持续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帮扶活动。全市1303家企业与1485个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792万元。
【保障温暖人心】
织密民生保障网,贫困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到农村扶贫,带去的不仅有技术和资金,而且有温暖和信心。”刘金萍委员说,每次到襄城县丁营乡扶贫,他们团队中的医护人员都会为乡亲们做推拿、针灸等理疗。“群众满意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老百姓感觉幸福了,我们的脱贫工作才有成绩。”
“我们要把市两会精神贯彻到基层工作中,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真正把乡村建成让城里人羡慕的地方,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建安区张潘镇镇长方海涛代表表示。
织密民生保障网,方能提高幸福感。去年,我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和扶贫助残“四大行动”。
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补助9126.9万元;开展9种大病集中救治383人次,全市贫困群众城乡基本医保参保率、重特大疾病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免费为贫困人口配送药品22.26万人次;改造提升193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
教育扶贫方面,为27778人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2220.16万元,“特岗计划”招聘特岗教师400名。
危房改造扶贫方面,扎实推进危房改造“清零”行动。2018年,我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209户,基本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
扶贫助残方面,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18年享受“两项补贴”的贫困群众达到16760人次;免费发放贫困残疾人辅助器械2283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358户。
同时,在兜底保障方面,积极推动提标合线,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500元,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50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
【成绩振奋人心】
去年,9个贫困村实现退出,1.79万人稳定脱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市扶贫办主任杨永标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杨永标介绍,2018年8月14日,我市出台《许昌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全市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提供了总遵循,吹响了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集中总攻号角。
在过去的一年,我市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着力补齐短板,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成效真实、群众满意。一年中,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紧盯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方略,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上持续发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高点谋划、高位推进。我市建立了每周二“扶贫日”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定期到分包联系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暗访调研工作,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瓶颈问题。
付出总有回报,成绩振奋人心。
来自市扶贫办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落实专项扶贫资金5.48亿元,比2017年增长18.42%,安排实施761个扶贫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拨付资金5.34亿元,拨付率97.34%。
2018年,全市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降至2%以下,村级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全部达标,符合退出条件。至此,全市19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8年,全市6627户17925名贫困人口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均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年底的1.27%下降至0.73%。”杨永标说,数据的背后,是贫困人口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
新闻连连看
“千企帮千村”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帮扶企业与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建立帮扶关系,通过“一对一”帮扶,开展企与村共建,实现村企共赢。各县(市、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千企帮千村”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提升站位,主动担当,动员指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带贫助贫,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参与扶贫、人人助力扶贫”的脱贫攻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