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清明节

“离死亡最近的人”陈美霖

投身殡仪服务业13年 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记者 黄增瑞

3月2日上午,记者在许昌市玉皇岭墓园殡仪服务中心见到了该中心副主任陈美霖。她留着齐耳短发,衣着朴素。作为在许昌生活了13年的外地人,她的湖北口音与许昌口音掺杂。

今年34岁的陈美霖,投身殡仪服务业已13个年头儿。陈美霖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2006年到许昌市玉皇岭墓园殡仪服务中心见习,见习结束后决定留在许昌。

“我父亲原来在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工作,后来下海到北京创业。当初我从事这个行业时,家里人都不同意,但现在理解了!”陈美霖笑着说。殡仪服务是为死者化妆、整容、穿衣等。

这些年,让她对生死感受最深的有几件事。有一年,禹州市发生矿难,8具矿工的尸体被运到许昌市玉皇岭墓园殡仪服务中心。陈美霖参与了为遇难矿工清理创伤、整容等工作。陈美霖帮遇难矿工办理完后事,有一名矿工的家属竟然因感激跪在她面前。

“这个时候,我认为我的付出真正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陈美霖说。

一名7岁的女孩儿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离世。“为小孩子举办葬礼的情况很少,但其家人带着多陪孩子三天的想法为她办理了后事。”陈美霖说。

一名104岁的老人去世后,一家五代人从全国各地回到许昌为老人办理后事。后来,一家人在灵堂前拍了合影。“办丧事,很多家庭忌讳拍照,但家人去世,才有了团聚的机会。”她说。

从办理遇难矿工后事,到为7岁大的孩子办葬礼,再到104岁老人去世后一家人在灵堂前合影,这几件事对陈美霖的触动很深。

2018年7月,陈美霖和同事一起观看了电影《寻梦环游记》。她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死者来说,最可怕的是被人遗忘。

“我们每天都要为逝者送最后一程,是‘离死亡最近的人’,对生命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我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后都会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 相关新闻

扎根殡葬事业,将让每名遗属满意作为工作目标

陈美霖入选3月“中国好人榜”

本报讯 (记者 郝晋) 4月3日,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中央文明办4月2日发布3月“中国好人榜”。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7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市玉皇岭墓园殡仪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美霖当选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4月3日,记者联系到正在工作的陈美霖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入选3月“中国好人榜”的消息。“身为殡葬一线工作人员,我感到万分荣幸,同时为许昌殡葬事业的发展感到骄傲!”陈美霖说。

生于1985年的陈美霖,原籍为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2006年,她从长沙民政学院毕业,应聘到许昌市玉皇岭墓园工作。得知陈美霖要背井离乡到殡仪馆上班,家人和朋友都不能接受。生性倔强的陈美霖顶着世俗压力,勇敢地接受了这份平凡而特殊的职业,而且一干就是13年。

13年来,陈美霖埋头苦干,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献给殡葬事业。刚到殡仪服务中心时,由于人员有限,她常常一人身兼数职,遗体整容、插花、厅堂接待、书写挽联……不论哪项工作、哪个岗位,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

到殡仪服务中心一年后,她被评为“年度业务骨干”;第二年,被任命为殡仪服务中心业务科副科长,随后被任命为业务科科长。

2016年8月12日,第六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二届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包头市殡仪馆举行。陈美霖代表河南省参赛,连续10天加班加点进行准备。最终,经过遗像花托制作、挽幛书写、上机操作等环节,陈美霖获得职工组个人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陈美霖先后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好人”等称号。她说:“能给悲伤的家属服好务,让他们在伤心之余有所安慰,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