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健康覆盖”

我市密织“健康保障网”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 记者 毛迎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全民健康覆盖”。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同时,积极推行家庭签约医生(以下简称家庭医生)诊疗服务,构建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体系。我市通过多种方式,密织“健康保障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家门口就诊方便快捷

4月7日,家住东城区怡景花城小区的李燕发现女儿有咳嗽、鼻塞的症状,就赶紧带女儿到离家不远的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这里离家近,医疗环境好。平时我和家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这里看病,很方便。”李燕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这项工作自2016年起,连续3年被纳入全市民生实事。

2016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96个。

如今,许昌市区的居民出门15分钟就能找到一家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标准建设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为构建“健康许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圈”出了灵活的就医方式,“圈”出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圈”出了许昌市民的健康新生活。

家庭医生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上门医疗,这种“高大上”的服务以前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如今,对于不少许昌人来说,家庭医生已经不再“遥远”。近年来,我市将老年人、贫困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签约对象,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

如今,许昌以全市76家乡镇卫生院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了144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15类5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为三大类,按人群类别推出相应的“服务包”,进一步强化签约服务的精准度。

同时,我市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强化二、三级医疗机构对5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资源保障和技术保障,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双向转诊等方式,有效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真正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过去,医生是坐在诊室里等待患者就医;现在,医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定期走进社区,上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构建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医养结合作为医疗、养老、护理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目前,我市不仅所有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开通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而且所有的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服务。

今年,我市计划从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遴选一批作为试点,设置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健康咨询、中医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中医养生、养老服务。

我市通过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推行家庭医生等措施,建网络、强服务,使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地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