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关注三国文化旅游周

从楼顶亮化到楼体亮化,从街头射灯到树木亮化,从3D动漫亮化到主题空间秀

许昌夜景亮化“高度”一次次被刷新

让我们一起来听美丽灯光背后的别样故事

市城管局亮化办工作人员刘春锋在对夜景亮化设备进行维护。

记者 张铮 文/图

核心提示

一场“梦回魏都”主题空间秀震撼了我们,同样震撼我们的还有许昌美丽的夜色。

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从楼顶亮化到楼体亮化,从街头射灯到树木亮化,从3D动漫亮化到主题空间秀,许昌夜景亮化“高度”一次次被刷新。

璀璨的楼体射灯、流光溢彩的树形灯……各式彩灯犹如华丽的“晚礼服”,装扮着许昌迷人的夜空,让许昌这座现代化城市在夜色中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绰约风姿。

许昌是一座活力四射、快速发展、日益崛起的城市。夜景亮化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是谁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为我们维护着美丽的夜色?4月8日、4月9日连续两个晚上,记者走访美丽夜景的维护人员,看他们如何守护许昌的美丽夜景。

各具风格的夜景亮化设计,展现着不一样的美

先让我们看几个地标性夜景亮化:许昌旅游服务中心作为河南省首个地市级旅游服务中心,是许昌“迎宾之门”。其将许昌曹魏、生态、钧瓷的地域文化融为一体,灯饰设计更是一绝,唯有到晚上灯光亮起才更能显出它的气势磅礴。

东湖美丽的音乐喷泉夜间“绽放”,七彩水柱随着音乐跳动着优美舞姿,引来无数市民观看,为东城区的夜景增加了几分姿色。

刷爆许昌微信朋友圈的“时光隧道”原来是一段废弃铁路,进行亮化装饰后,吸引了很多情侣、市民来此拍照留影,体验浪漫灯光秀。

那么,这些美丽的夜景亮化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市城管局亮化办负责人沈俊涛告诉记者,近年来,许昌围绕“水、城、桥、路、楼”等特色资源,根据不同季节、天气、时段,精心设计夜景灯饰。

许昌把错落有致的城市楼体、璀璨夺目的水系、长虹卧波的桥梁、文化厚重的曹魏古城,同绚丽的灯光结合起来,营造水、人、文交融,美轮美奂的都市夜景,擦亮夜游品牌。

在沈俊涛看来,城市夜景的核心不仅是景色。夜景灯饰化工程的目标对象是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应围绕自然、历史、文化三个关键词去设计,如可以通过灯光的智能调节,来体现许昌人的直率热情,城市生机勃勃的特点。

夜景灯饰是一座城市的特殊语言。我市在夜景灯饰化工程建设中,把整个许昌当作一个主体来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个性和文化特色,让夜景灯饰更有归属感和独特性。

璀璨灯光中,检查人员练就“火眼金睛”

夜幕下,高楼大厦立面“变身”彩色大屏,各大游园、广场流光溢彩。

高层次的规划设计,让城市夜景灯光不仅上档次,而且有故事。是谁,在默默守护着美丽的夜景?

刘春锋是市城管局亮化办工作人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晚上上路找问题。4月9日21时许,记者在市区建设路碰到了正在巡路的刘春锋,他正沿着建设路一路向东巡查。在护城河边,他停下了匆忙的脚步,盯着其中一段草坪灯看了半天,若有所思。

“不太对,今天的灯光看起来不整齐!”刘春锋若有所思地说。“这也是毛病吗?”记者问。刘春锋说,一般情况下,他检查的问题是灯饰有没有不亮或损坏。随着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不断提高,他也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一些细节上。

“这么细微的差别,很多人是看不出来的。”刘春锋笑着说,“市民看灯图的是开心和热闹,我们看灯看的是门道、问题。”长期巡查,亮化工作人员用“绣花精神”练就了“火眼金睛”。

随后,刘春锋把问题发在了微信工作群中,要求施工单位尽快进行修整。在一处灯饰配电箱前,刘春锋停下了脚步,原来灯饰配电箱的门尚未锁上。这时,他从包中掏出一把钥匙,将箱门锁好。

“维修等具体工作,你们动手吗?”记者问。“熟能生巧,看得多了,小毛病我们也能处理!每天和灯饰打交道,简单的电路维修,我们也会。及时修复坏掉的灯饰,是每一名亮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刘春锋这样回答。

上树、爬楼,守护美丽夜景

4月8日晚上,室外温度特别低。20时许,街上华灯初上,除了街道上各种造型的灯外,还有东城区不少楼宇上不停播放的动漫灯光,让许昌显得格外美丽。

在美丽的背后,却有一群人每天晚上都会出来“看灯”,上树、爬楼,维护这片绚烂。

在东城区魏文路上,记者见到了河南美都城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的郝斌,他正在一座高楼的楼顶做维修前的准备工作。郝斌说,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对安装的亮化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第二天抓紧修复。

每天晚上,郝斌和他的同伴们要巡查上千盏灯。别人看的是热闹,他们看的是门道。“有些灯饰可能会出现高低不齐的现象。对于这些细微的变化,我们都要发现,然后现场能维修的要立即进行维修。”郝斌说,道路上的灯饰维修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河道和高楼的灯饰维修起来比较麻烦。

“要提前系好绳子,然后根据下面的指示,慢慢下去。”郝斌说,他们维修楼宇的亮化设施时,通常系好绳子,绑好自己的身体,从楼顶下降到霓虹灯损坏的位置,开始修理线路。

有一次,郝斌骑着电动车到自己的“包干区”进行常规检查,发现一栋楼楼顶的灯光设备连接的电脑主板坏了,爬楼、换新电脑、所有程序重启……等一切恢复正常,已经过了24时。

最近,又到了气温升高和大风频发的季节,户外的灯光设备要接受一轮严酷的考验。经过多场“实战”的郝斌并不害怕,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守护美丽的夜景,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就是他们工作的意义。

有了这些在背后默默守护灯光的工作人员,许昌的灯光更美了,管理更细致了。其实,城市夜景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经济发展速度。

我们相信,随着一个又一个精品夜景灯饰化工程的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将被装扮得流光溢彩、绚丽夺目。市民不仅可以在白天欣赏美丽的城市风光,还能在夜间出行、游玩时一睹莲城的美景。

新闻连连看

我市对市区夜景亮化进行规划

2015年,我市编制了《市区夜景灯饰专项规划》,制定了未来10年夜景亮化的目标,确定了夜景亮化格局。

2018年年底,我市完成了《许昌市城区中轴线区域夜景照明专项规划》的编制,确定了以莲城大道以北、文峰路以东、魏文路以西、尚德路以南(含芙蓉湖)总面积约8.37平方公里规划编制范围,明确了“完善城区夜景照明体系,打造我市夜景照明名片,建设智慧照明示范区”的亮化目标,规划了中轴线“四区一带”的亮化格局。

“四区”为许都公园区域、科技广场区域、幸福广场区域、芙蓉湖区域,“一带”即中央公园夜景观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