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晋 文/图
核心提示
4月10日,记者从市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主城区的30条老街道将进行提升改造,通过铺设路面、安装路灯、疏通或新修排水管道等,实现“路平、灯明、草绿、水畅”,不仅整洁美观,而且便于居民出行。
提升改造30条老街道
我市连续两年把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工程。2018年,我市对主城区的34条老街道进行提升改造。杨庄街、东寿昌里等老街的路面变得平坦、整洁,而且部分积水路段的排水变得顺畅,深受居民称赞。
“对城区老街道进行提升改造,可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市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郑宏兵说,根据今年我市“四改一增”老街道提升改造工作的安排,他们将继续对平安巷、青松巷、望园巷、市场后街、兴隆街等30条老街道进行提升改造。
记者注意到,这30条老街道分为市本级项目和魏都区项目,预计投资4278万元,投资模式为市财政和魏都区财政共同投资。其中,市财政投资17条,概算投资3500万元;魏都区投资13条,概算投资778万元。
提升改造后,30条老街道的配套设施会更加完善,可实现“路平、灯明、草绿、水畅、规范、整洁、美观”的目标,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利。
铺设路面,安装路灯,排水通畅
根据老街道改造提升方案,市本级项目有17个老街道。其中,平安巷主要改造沥青路面,改建人行道,更换路缘石,改造雨污管道,增设垃圾箱,设置仿古文化墙,设置文化宣传栏等;青松巷除对路面、人行道、路缘石进行改造外,还将疏挖盖板沟,增设路灯、垃圾箱等配套设施。铁东街在改造沥青路面、更换路缘石的基础上,将更换立箅井,增设路灯……府后街、衙后街主要是对人行道进行改造。
魏都区辖区有13条街道,主要涉及社区道路。东马庄主街、董碾路、五郎庙一组小巷等提升改造,将注重道路路面改造,疏通或铺设雨污管道,增设路灯,增设停车位,修整两侧墙体,增设文化宣传版面,设置垃圾桶,对原有公厕进行改造。东关五组支巷和塔湾二组、六组、三组、四组、七组5条支巷,主要对原有道路进行拆除,硬化路面,新建下水道,并对两侧墙体进行粉刷。
记者注意到,老街道改造提升,可以彻底解决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线路乱等问题,使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利。
另外,根据老街道改造提升方案,今年实施提升改造的30条老街道计划分批分期实施,第一批预计4月份开工建设,涉及9个项目;第二批预计6月底开工建设,涉及21个项目。
提升改造家门口的道路,周边居民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采访中,市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指挥部办公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均表示,老街道提升改造是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附近居民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