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新闻深三度

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在许昌举办,不少市民、网友发出疑问——

弦歌到底是什么歌?

4月10日,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发起人之一薄克礼在“中国古代的弦歌与吟唱暨中国弦歌名家音乐会”上与许昌学院师生交流。 记者 黄增瑞 摄

记者 孙学涛 黄增瑞

核心提示

《论语·阳货》有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庄子·秋水》中写道:“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弦歌”二字并不鲜见,却很少有人听到弦歌。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在许昌举办,很多市民、网友发出疑问:弦歌到底是什么歌?连日来,记者通过采访专家、学者以及我市吟唱弦歌的爱好者,听他们讲述各自对弦歌的理解。

参赛选手一边抚琴一边吟唱,或有人抚琴有人伴唱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这段话包括三种意思:一是弦歌之声即“学道”;二是弦歌之声下逮于“小人”,即下逮于百姓;三是弦歌之声可以达到合理的政治要求。

傅道彬解释,一面弦歌一面教化,不是刻意地教诲,而是以“润物细无声”般的音乐浸润心灵、感动意志,以实现弦歌教化的政治理想。

“从这些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弦歌,也可理解为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歌。”薄克礼说,孔子是将琴瑟从“诗乐”的多种配器中独立出来的第一人,将“诗乐”全部配以弦歌,使本来属于贵族礼乐范畴的“诗乐”,可以家传户诵,走进百姓生活。孔子兴立私学,实现“诗乐”移风易俗的普及教化,最终实现一生的理想——“礼乐”。

“诗歌,诗歌,古代文人写的诗都是可以歌的。”薄克礼说,古代的文人雅士王维、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都会弹琴、唱歌。他们创作的诗歌,也都可以配以琴瑟而吟唱。

记者注意到,在4月8日的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比赛现场,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维的《阳关三叠》、辛弃疾的《西江月》等诗词名篇,均有参赛选手演绎。

“现在,弦歌的政治教化功能可能没有了,但其对人的熏陶和修养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发起人之一、评委会主任,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文化部艺术专业考评委员姜嘉锵说,演奏古琴、吟唱弦歌的人气质都不凡,有的七八十岁了精神状态还特别好。吟唱弦歌,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修身养性,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说,弦歌作品大多出自古代乐谱,也多是诗词名篇,是古人文学与音乐智慧的结晶,是薪火相传的文脉,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所以,其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与传播理所应当。事实上,这届弦歌大会展演的评委如姜嘉锵、王苏芬、薄克礼、乔珊、杨青、张子盛、何怡等都是古代诗词和弦歌方面的专家,也是弦歌文化的大力推广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月8日,在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比赛现场,来自河南礼乐书院的参赛选手李政昊、朱一铭、赵泓铭、崔一鸣共同演绎了唐朝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蜀相》。四人皆着古装,李政昊抚琴,崔一鸣吹笛,朱一铭是女高音,赵泓铭和声。

一曲终了,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发起人之一、天津城建大学教授、中国古琴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燕山国学馆馆长薄克礼说,这几名选手演绎得不错,把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通过曲折婉转、自然紧凑的古音、古调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天,参加展演的既有出自古代曲谱的《南风歌》《凤凰台上忆吹箫》等弦歌作品,也有《越人歌》《卧龙吟》等移植自电影、电视的歌曲,当然也有《秋月吟》《武陵春》这样的新作品。参赛选手一边抚琴一边吟唱,或有人抚琴有人伴唱。“新打谱古代弦歌及新作品1分,弦歌者用古音、古韵演唱加0.5分。”薄克礼说,按照打分标准,评委会是鼓励选手创新的,同时鼓励选手用古音、古韵、古调演唱。“和着琴瑟,用古音、古韵、古调演唱的歌,都可称为弦歌。”

弦歌,可理解为由琴瑟伴奏而唱的歌

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琴曲和弦歌均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

“弦歌,可以理解为由琴瑟伴奏而唱的歌。”一头短发,戴黑框眼镜,着浅灰色上衣,一身儒雅之气的薄克礼说,《周礼·春官·小师》中写道:“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郑玄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

薄克礼师从我国著名词曲学家、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崇德。10多年来,薄克礼致力于国学传播和古琴弦歌的普及,在弦歌和诗词吟唱方面多有建树,出版有《中国琴歌发展史》《中国古代琴歌精华校译》等琴学专著。他介绍,弦歌的历史也有从舜发展而来的传说,所谓弦歌从“舜作五弦琴歌南风而天下治”始。

《孔子家语·辩乐》曰:“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舜作为部落首领,迁都于山西盐湖。百姓晒盐需要阳光和南风。但舜来到盐湖后,阴雨连绵,太阳不出,南风不来,盐呈粥状,百姓怨声载道。舜祭天,让南风刮来,就创作了《南风歌》。老天被舜的精诚打动,刮来南风,让百姓有了饭吃。这体现了舜心系天下苍生的悲悯之情。

此古谣借舜帝口吻,说世间万物迎承南风的恩泽,抒发了中国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

薄克礼说,据考证,《南风歌》自战国后已广为人知。“当然,这首句式整齐、诗语明朗、抒情优美的《南风歌》,可能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了后人加工和润色。”

孔子不但重视音乐,还把弦歌融注于政治教化

薄克礼说,到了春秋时期,弦歌已形成风气。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傅道彬在《歌者的乐园》一书中指出,孔子是深爱音乐的,上古的诗是歌唱的。正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孔子才整理《诗经》。他不但在个人修养上重视音乐,还把弦歌融注于政治教化。《论语·阳货》中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尔。’”

新闻连连看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

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这是一种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文字谱由于过于繁复,使用不便,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减字谱。

魏晋时期部分古琴名家

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竹林七贤之一。作品琴曲《嵇氏四弄》,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作品《琴赋》生动地描绘了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具有史料价值。此外,《玄默》《孤馆遇神》等琴曲也传为他的作品。

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精于琴道。现存琴曲《酒狂》传说是他的作品。有音乐论文《乐论》传世。

阮咸:魏晋琴家,竹林七贤之一。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

刘琨:晋朝琴家。作品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是最早以胡笳声编为琴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