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贾同岭) 4月21日,建安区艾庄回族乡聂庄村村民赵先生拨打晨报热线电话说,前几天,他看到晨报上关于无人机为小麦喷洒药剂的报道,很感兴趣。他们村也有不少麦田,能否用无人机喷洒药剂?
据了解,赵先生说的那篇报道刊发于本报4月18日9版。文中提到,魏都区农业农村局在魏都区高桥营街道办事处东李社区召开2019年魏都区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并利用无人机为小麦喷洒药剂。
随后,记者联系到魏都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凯。他介绍,当天的小麦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活动,由魏都区东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建安区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无人机联合飞防大队提供技术支持及机械保障。“植保无人机应用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及叶面肥喷洒日趋成熟、高效、便捷的新型作业手段,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欢迎农民咨询。”
魏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会娟说,现在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用无人机喷洒药剂既能防治小麦赤霉病,又能防治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等小麦病虫害。
记者联系到建安区植保植检站站长何丽霞。她说,建安区是我省40个优质小麦产区之一。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高发的严峻形势,我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优质小麦产区进行专项补贴。建安区共有22万多亩优质小麦田。“赵先生所在的艾庄回族乡有2000亩优质小麦田,但在杜宋村。聂庄村的小麦不在补贴范围内。”她说,不过,若其他村村民提出用无人机喷洒药剂的请求,他们也会联系相关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为其喷药。
建安区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子荣介绍,用无人机喷洒药剂,农民除了要提供药剂和水外,还要支付喷洒费用。“一亩地的费用为8元。”他说,他们合作社在陈曹乡,今年购置了10多架无人机,可为周边乡镇农民提供喷药服务。
传统的喷药方式是农民背着打药桶喷洒,一天喷洒10多亩。规模大一点儿的农田,也有用喷杆作业的。而10架无人机一天可喷洒3000多亩,效率不可同日而语。“这几天有雨,等雨停后,我们将开展喷药作业。欢迎村民联系我们。”万子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