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闻深三度

浸绿染碧,举目美景可入画

西湖公园经过数次提升改造,外墙全部透绿,绿化率为90%以上

拆除了西围墙后的休闲步道为市民游览西湖公园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记者 陈晨 摄

核心提示

很多许昌人都对西湖公园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西湖公园“亲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随着西湖公园西围墙的拆除,西湖公园与劳动路连为一体,一条平坦的休闲步道蜿蜒在小西湖边。步道两旁垂柳依依、鸟语花香,市民们惬意地在里面感受春天的魅力。

其实,作为许昌人,大家都能感受到,西湖公园近年来经过了数次提升改造,不光美景越来越多,而且更加亲民。

那么,西湖公园近年来都经历了哪些提升改造;“还园于民”“还绿于民”的为民理念都经历了哪些历程;经过数次提升改造后,西湖公园都有哪些美景……4月2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记者 王利辉 张铮

提升改造

拆除100多间门面房,外墙全部透绿

4月21日上午,虽然下着小雨,但是西湖公园内的游人仍不少。在市区劳动路上,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沿路边的休闲步道进入公园。

“直接从人行道上就可以进入公园,这样不仅方便了,而且公园的景观可以‘直’收眼底。”说起公园西围墙的改造,每个人都赞叹有加。

其实,西湖公园的围墙,可以说经过了多次变化。许昌市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张国瞭告诉记者,西湖公园建成半个多世纪以来,面貌发生过多次变化。为“还园于民”“还绿于民”,西湖公园不惜拆掉100多间门面房和北面的围墙,使公园和街道真正融为一体。市民步入街道,可将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进入21世纪后,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西湖公园对建安大道西段的100多间门面房进行了拆除,将西围墙改为透绿护栏。市民站在建安大道西段的护城河畔,就可以看到西湖公园北部的景致。西湖公园变得更美了,和市民的距离更近了。

2012年,我市大规模对西湖公园进行闭园改造。在这次提升改造中,西湖公园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将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西湖公园对现有的文物景点“修旧如旧”,将现有的人文、历史景观进行继承和延伸。同时,西湖公园以生态提升为主线,凸显水体和植被,使外墙全部透绿,绿化率为90%以上。

2017年上半年,我市对北护城河(西湖公园段)进行景观提升,将西湖公园北部的护栏和家属楼一一拆掉,在建安大道西段建起驳岸、人行桥,使街道和公园融为一体。走进建安大道西段,仿佛置身于西湖公园。

2019年,西湖公园南门与西门之间465米长的围墙被拆除,保留现有的柳树、叠石、观景亭,调整休闲步道,给市民提供休息、健身的场所。围墙拆除后,西湖公园和劳动路之间没有遮挡,市民沿着西子桥和苏堤桥可进入公园。

“还绿于民”

没有围墙的公园,离我们越来越近

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小西湖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但此时的西湖公园设施陈旧,游乐设施设置无序,市民对西湖公园提升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场新的改造势在必行。

2012年,我市对西湖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在2012年闭园改造中,西湖公园进行了多处景观的提升。”张国瞭说,西湖公园经过了数次提升改造,可以说越改造越美丽,越改造越亲民。

比如在2012年的时候,西湖公园原有聚星桥、烟波桥、小虹桥、卧虎桥、芙蓉桥5座桥。在对这5座桥的修缮、改建中,西湖公园拆除并重建了聚星桥和烟波桥,还新建了九曲桥,使红莲岛与小西湖东岸相连。在观鱼池与荷花塘之间,西湖公园新建了荷花桥。提升改造后,西湖公园有7座桥。

此外,西湖公园建有多处亲水平台。西湖公园原有的水体景观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在提升改造中,西湖公园增设了莲花台、石堤、水中雕塑和多处亲水平台。水中植物以荷花为主,岸边香蒲、芦苇等间植于驳岸上,形成了美丽的水岸景观。原来的荷花塘内,荷花品种单一。在2012年提升改造中,西湖公园增加了白雪公主、白鹤、迎宾芙蓉、金合欢、案头春等荷花品种,再现了西湖莲舫胜景。

另外,近年来,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进程中,市政府斥资6000余万元提升改造了西湖公园,再现了德星亭、汉城墙遗址等园林景观。西湖公园的改造以“拆、改、增、提”4个环节为主,注重突显许昌的三国文化。

在景观的打造上,西湖公园更多地采用了轩、廊、亭建筑合围成的“半空间”构景;在绿化的实施上,大胆地利用公园内原本的树种,并增植了一些能够辅助色系和季节性的灌木、乔木。

“在西湖公园数次提升改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挖掘开发西湖公园的历史人文内涵,按照‘以宋时代文化为主线,三国文化为底蕴,多元文化辐射’要求,兼容相关历史文化内涵,采用人物塑像、群雕、浮雕、画舫、廊亭、彩绘、诗词、楹联等形式,在聚星岛的德星亭、德星广场和红莲岛予以充分体现。”张国瞭介绍。

内涵丰富

许昌西湖美景可入画,虽小亦“西子”

那么,经过了数次提升改造,西湖公园都有哪些美景?

4月,到西湖公园的游客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前来赏春看牡丹。尤其是位于德星亭北侧的牡丹园,园内盛放的牡丹吸引着不少市民围观。

西湖公园绿化队工程师李长根介绍,牡丹园总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有六七种牡丹。“这些牡丹大多种于2012年9月,是实施西湖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时栽种的。这些牡丹经过近两年的养护才开花,2014年首次开放,今年是第五次开放。”李长根说,2015年和2016年,他们根据缺失情况进行了补栽。如今,这里有各种牡丹1000余株。

另外,西湖公园荷花塘北部的梅花堂久负盛名,建于明清之际。清代诗人李来章曾写下“梅花千百树,草堂筑其中”等诗句怀念苏轼。梅花堂建筑破旧不堪,地势很低,在2012年的提升改造中拆除重建。新的梅花堂为仿宋代建筑,周边建有梅花园,再现历史风貌。

熟悉西湖公园地形的人都知道,从老东门进入,就到了后假山。据传,后假山为明末李自成义军攻许州时抱土积于城墙下而成,故称“万抱山”,又称“闯王梯”。在提升改造中,后假山上恢复汉城墙遗址,并随着山势的起伏将城墙分为三段,在西段城墙上建展江亭,在东段城墙上建青梅亭。

德星亭位于聚星岛核心,也是西湖公园的核心。其年久失修,不能表现出东汉的文化内涵。在综合提升改造过程中,西湖公园也对其进行了提升改造,以提高文化品位。在德星广场上,突出“德星”主题,设计“陈荀两家相会”群雕塑像,彰显许昌和西湖的悠久历史文化,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感悟文化、汲取文化、传承文化。

“打造海绵公园、五星级公园后,西湖公园将亮点纷呈,更加亲民。”谈到西湖公园的未来,张国瞭说,小西湖公园将营造“西湖八景”,以特色游览线路串联起六大板块,从南至北依次为南大门板块、游乐园板块、观荷亭板块、德星亭板块、曲水园板块、汉城墙遗址板块。

新闻连连看

德星亭

“西湖堤畔旧湖亭,古迹犹传聚德星。”清乾隆年间进士、许州知州甄汝舟诗句里说的旧湖亭即德星亭,又名聚星亭,是许昌西湖公园内著名景观之一,是世人为纪念东汉末年先贤陈寔、荀淑修建的。德星亭卷檐垂阁,飞金流彩,令人神往。它是一座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的两层小亭,位于聚星岛中心,亦是西湖公园的中心。

陈寔与荀淑,“皆一时之名士”。荀淑以品行高洁著称,其孙荀彧后来成为曹操部下的著名谋士。陈寔以有德行闻名于世。时人有言:“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史书记载,有一次,陈寔、荀淑两家在西湖聚会,恰太史上奏:“贤人聚,德星现。”汉灵帝便将天上的“德星聚”归在他们两家身上,在许昌西湖敕建德星亭,又名聚星亭,以彰显陈、荀两家的德高望重。德星亭成为许昌西湖胜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