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薛小锋) 今年4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记者4月22日从疾控部门了解到,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是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所有儿童获得免疫规划接种的权利均等,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享有同等预防接种服务。
12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
儿童身体娇嫩,对病毒的抵抗能力比较弱。预防接种相当于儿童的“金钟罩”,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记者了解到,儿童从出生到6周岁,要接种12种一类疫苗22剂次,其中19次为针剂、3次为口服。目前,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孩子如果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仅会增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还会给入托、入学甚至出国带来麻烦。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并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郑惠平说,目前,我市负责常规疫苗接种的单位主要是预防接种门诊和产科接种点,其中产科接种点主要负责新生儿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我国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新生儿家长可以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办理预防接种证和相关手续。
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二类疫苗自费接种
魏都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陈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分两类: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适龄儿童必须注射的,又称免费疫苗,是保障儿童不受传染病威胁的第一道防线。一类疫苗有12种,可预防12种传染病。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又称收费疫苗,由家长承担接种费用,包含肺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二类疫苗。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做不到对全部疫苗实行免费接种,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一类疫苗的种类会逐渐增多(例如20世纪70年代一类疫苗是4种,而现在是12种),一部分二类疫苗可能会逐渐转为一类疫苗。
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
目前,魏都区有12个预防接种门诊和10个产科接种点,其中预防接种门诊面积都在80平方米以上,达到省级标准;所有产科达到产科接种点建设标准。儿童到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是有安全保障的。
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本辖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所有儿童获得免疫规划接种的权利均等,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享有同等预防接种服务。家长可带孩子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如果不到6周岁(含)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家长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如果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2016年7月,移动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小豆苗疫苗助手在魏都区上线。0至6岁儿童的家长,可通过“小豆苗”预约接种时间、查阅宝宝的疫苗接种记录。“互联网+预防接种”的应用,使预防接种门诊实现智慧管理、互动服务,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闻连连看
办理预防接种证注意事项
办理预防接种证时,家长应携带居住证明和产科接种点出具的河南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登记表,提供有效的手机号码,并下载“小豆苗”。 错过接种时间如何补种
儿童若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补种时间。
流动儿童如何预防接种
在暂住地居住超过3个月(含)的流动儿童,由暂住地预防接种单位负责预防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须同时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在暂住地居住不到3个月的流动儿童,可由暂住地预防接种单位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并出具预防接种证明。
0至6岁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
0至6岁儿童应按照国家要求免费接种12种疫苗,分别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二价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分别预防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肝12种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