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郑艳英) “今年,我市应报送年报企业为69413家,同比增长13.8%。截至目前,还有2.8万多家企业未及时报送年报。”4月25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通过本报提醒相关企业抓紧时间报送年报。未按时报送年报的企业,将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留下信用污点,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2018年12月31日之前在我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应当于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2018年年报,并向社会公示。未按时报送年报的企业,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不但会留下抹不掉的信用污点,而且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银行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入,甚至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未按时报送年报的企业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将留痕。逾期未报送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即使年报结束后申请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进行了信用修复,但经营异常痕迹仍然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多部门将实施联合惩戒。政府部门间实施涉企信息互联共享,经营异常名录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多个政府部门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银行贷款等工作中,依法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予以限制或禁入。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相关信息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将受到限制,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已有3900家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将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即年报申报得越晚,被抽查的概率越大。抽查结果将通过公示系统如实向社会公示。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报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企业,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实,将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将被列入“黑名单”,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2018年度企业报送年报工作将于6月30日截止,企业要及时通过电脑、手机报送年报,以免留下信用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