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近年来国内疟疾报告病例主要为境外输入

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疟疾

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薛小锋) 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俗称“打摆子”,是夏、秋季节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今年4月26日是第12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我市疾控人员在科技广场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提醒从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回国的人员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检查。

据了解,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蚊子叮人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疟疾传播。疟疾以周期性打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昏迷、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还会危及生命。疟疾儿童发病率高,在夏、秋季节流行。中华按蚊是我市唯一的疟疾传播媒介。

近年来,我国疟疾疫情持续下降,疟疾报告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防范境外输入、防止二代病例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2010年12月15日,我市正式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7年8月,我市顺利通过河南省省辖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我市疾控人员提醒,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南美、太平洋岛国等是疟疾高发区。到这些地区工作的人员,需要掌握一些疟疾防治的基础知识,如加强防蚊、灭蚊,居室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降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在室内喷洒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蚊,减小蚊子的密度;在野外工作时穿长衣、长裤,涂搽驱蚊剂,避免被蚊子叮咬。

从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回国的人员,应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登记、检查。

市民如果出现发冷、发热以及乏力、头痛、四肢酸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为疟疾,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服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