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咋恁快呀?”
“你的手咋恁巧啊?”
5月7日10时30分,记者一行刚到禹州市鸠山镇下泉村党支部门口,便听到对面一座房子里传出说说笑笑的声音。
“这是俺村的创业小站,在里面干活儿的都是俺村的巧媳妇。”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伟说,“我领大家看看。”
“这是许昌来的记者,来参观咱村的创业小站。”禹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下泉村第一书记王向锋对屋子里正干活儿的女工说。
一时间,屋子里只有缝纫机工作的声音。见记者拿出照相机、摄像机,一名大姐偷瞄了一眼,低着头说:“呀嘿,还拍照哩呀,不带美颜可别拍,俺都不是小媳妇、大姑娘啦!”
“哈哈哈……”她的一句话把屋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这一批活儿做的是“黄龙男装”。女工苏苗将闪闪的亮片与衣服的领口对齐,然后放到缝纫机上。缝纫机自动按照设定好的针脚,一针一针地将衣服和亮片缝到一起。
经过几道工序后,女工吴秋对衣服进行熨烫。“质量得过关,不然人家就不让俺做了。”
“这些衣服是给禹州市顺店镇一家服装厂做的。”张伟说,创业小站现在运行得这么好,起初可没少费劲。
张伟回忆,2018年3月,王向锋被派驻到下泉村后,他俩跑到周口沈丘、郑州、南阳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建一个创业小站。
“企帮村”企业禹州市汇丰置业有限公司在前几次帮扶的基础上,再次资助5万元,用于项目启动。
2018年5月6日,15台数控缝纫机和2台数控锁边机全部到位,经过紧张筹备的创业小站正式投入运行。
张伟说:“这里既有一般家庭妇女,又有贫困户。在这里干活儿,她们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不出村就有收入。”
记者问苏苗:“每月能拿回家多少钱?”苏苗笑着说:“不到2000块钱。”
该村村干部楚鹏说:“她堂姐苏秋果手更巧,干得多的时候每月能拿两三千块钱。”
张伟说,他们村有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人口不到600人,2017年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时候,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户211人。
“经过短短3年的脱贫攻坚,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仅剩1户5人。”王向锋认为,下泉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村党支部成员团结一心,踏踏实实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出路分不开。
王向锋说,这几年,他们让村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村里原来的“牛经济”现在成了养牛专业户,就是苏苗家里那口子;吴秋家里那口子学了技术,成了养猪专业户;苏秋果家懂了技术,开始靠山吃山,收药材卖药材。
楚鹏说:“在农村,男人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俺村的女人真成了家里的‘半边天’。”
下午,记者与王向锋、张伟,以及该村村干部陈会远、高帅、楚鹏一起,看了该村的光伏产业扶贫基地、冬桃种植基地,参观了纸品公司、古村落、天王寨、白龙潭水库。
“俺村的产业都不算大,但切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张伟说,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走上坡路,就不怕步子小。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下泉村党支部书记张伟:
俺村现在是省级美丽乡村。村子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发展的步子并不大,但是每走一步路,都能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只要想办法一步一个脚印让村民增收,慢慢爬坡过槛,就不怕步子小。
禹州市鸠山镇下泉村
○乡村名片
位置:禹州市鸠山镇政府西南2.5公里
下辖自然村:槐楝树、白龙湾、下泉、上泉、枣树坪
概况:省定贫困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135户589人,其中共产党员有36名。2017年精准识别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户211人,目前仅剩的1户5人预计今年年底退出
党支部书记:张伟 村委会主任:郭二虎
禹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王向锋
■ 记者手记
跳广场舞、玩抖音背后的幸福生活
5月7日19时30分,天刚擦黑,下泉村的父老乡亲便三五成群地来到距离村党支部不远的文化广场。
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文化广场里早已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有小孩儿在打篮球、滑旱冰,有老人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有人聚在灯光下打扑克。大姑娘、小媳妇拍成两排,随着动感音乐,跳起时尚的广场舞。眼前的场景,让记者感觉如同身在许都公园。
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记者拿出无人机准备航拍。
“慢点儿慢点儿,让我拍个抖音。”62岁的村民张粉和41岁的村民赵小转赶紧拿出手机对准无人机一阵狂拍。
“能不能看看你的抖音?”记者问。
“能是能,看了得点赞、加关注,哈哈!”张粉说着,把手机递到记者手里,自豪地介绍自己拍的短视频。视频里有她和邻居客串的戏曲联唱,还有与大家合跳的广场舞。
“看看她们俩的抖音,就知道俺村村民的幸福指数有多高了。”下泉村妇女主任楚鹏说。
下泉村位于禹州西部山区,白天一圈儿转下来,除了敬老院门口坐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外,很少看到赶路的人。以前,下泉村村民晚上的娱乐活动不多。文化广场建成后,村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一到晚上,文化广场上的灯光一亮、音乐声一响,村子很快便热闹起来。
白天的静谧和晚上的喧闹,让记者感觉,山村真的一点儿都不落后了。在村民爽朗的笑声、欢快的舞步中,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