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建安区陈曹乡后柏杨村环境整治助脱贫

填荒坑建游园,村民家门口的柿树已结果

后柏杨村即将填埋完成的一个荒坑。随后,这里将建游园和卫生室。

本报讯 (记者 郝晋 文/图) 5月10日,建安区陈曹乡后柏杨村村委会向东约50米路北,一辆挖土机正在推土填坑。荒坑被填后将在上面建卫生室和游园……近一年来,特别是春节过后,该村整治环境,栽种桃树、杏树等果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亮点频出。

5月10日,在后柏杨村村委会大院向东约50米路北,一辆挖土机正在忙碌。“这里原来是荒坑,里面都是垃圾;现在已经填埋了大部分,随后将建游园、卫生室。”后柏杨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艳娜说,春节过后,后柏杨村开始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的标准进行环境整治。村内有两条主路,一条叫昌盛路,另一条叫迎宾路。根据“果树进村”的思路,主路两侧种植了杏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柿子树等;用一个多月时间清理道路两侧的杂草、垃圾;安装了110盏太阳能路灯……后柏杨村的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昌盛路北侧,村民李改彩正在给花坛里的月季、果树浇水,东侧是其婆家弟弟代保卫的家。因代保卫常年在外打工,春节也很少回家,院子荒废已久。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村里对代保卫家的杂草、垃圾进行了清理,修建了花坛,种植了果树。李改彩家门前,一棵柿树已经开花结果。李改彩高兴地说:“挂的果虽多,但因树干太细,我准备只留下4个。小树结果多了,果实容易脱落、坏掉;若小树今年使过劲儿,明年可能不再结果。”

后柏杨村有一条排水沟,曾是村民随手丢垃圾的地方。听说村里准备横跨排水沟修建一座桥,贯通迎宾路与昌盛路,在附近居住的张爱香和其他村民都非常高兴:“这里将修座桥,大家出行更方便。周边环境整治得好,夏天不再闻臭味儿了!”

“柏杨村的名字与东汉末年的‘许田围猎’有关。”谈及村名,后柏杨村66岁的村委会委员张长友说,村庄距东汉时期的射鹿台3公里多。据传,汉献帝在位时,村庄所在地是皇家射鹿打猎的地方,周围种的都是柏树、杨树,故得名柏杨村。柏杨村以姓齐、张的村民居多,之前是一个大村,有16个生产队4000多口人。人多不便管理,20多年前,柏杨村分为前柏杨村和后柏杨村。如今,后柏杨村有374户8个居民组共1900多口人。

“我们村是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打造的。”后柏杨村村委会主任张根现说,后柏杨村北临新元大道,西临新修的107国道,东临张古路,交通优势明显。“根据工作安排,陈曹乡政府将搬迁到我们村。办公楼已经建好。这给村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为交通优势,后柏杨村已经流转土地950多亩,村民李美英等部分贫困户从中受益。”后柏杨村党支部书记吴凤琴说。

陈曹乡党委委员徐学钢说,根据工作计划,陈曹乡政府将整体搬迁至后柏杨村。陈曹乡政府搬迁新址后,将给前柏杨村、后柏杨村及周边乡村的发展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