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太阳火辣辣的,记者沿潩河大道走进位于建安区五女店镇的刘崔吴村。该村有一个火龙果培育基地。记者走进该培育基地,看到一棵棵“仙人掌”一字排开,以为自己闯进了一个热带植物园。
记者经人提醒得知,我们所吃的火龙果就产自这种仙人掌科果树。如今,刘崔吴村3000多平方米火龙果培育基地的果树均已成活、挂果,许昌市民有望在“家门口”采摘、品尝新鲜的火龙果。
“我虽然在城市长大,却特别喜爱种地,向往田园生活。”说起种植火龙果的初衷,该培育基地负责人陈俊山表示他的想法很单纯。
寻找合适的种植项目曾让陈俊山费了一番脑筋。经过多方考察,他找到了一个特殊的项目——种植火龙果。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因外表似蛟龙鳞片而得名。陈俊山说,火龙果没有病虫害,生长过程不用施农药,是一种环保绿色食品。
于是,他投资60万元成立了火龙果培育基地。该培育基地两个大棚分别占地2100平方米和1200平方米,由新密百果园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并聘请了原郑州农业科技大学毕业的任满堂为技术员。
记者在该培育基地看到,一排排支架竖在地里,外形似仙人掌的火龙果树被布条绑缚在支架上,已长到40厘米高。陈俊山说,火龙果树是一种非常壮硕的热带植物。经人工种植,每棵树有1米多高、40多公斤重。挂果后,每棵树可结40个左右果实,每个果实重达0.5公斤。也就是说,挂果后,每棵树重60多公斤,因此必须设置结实的支架。
众所周知,火龙果是热带水果,适合在热带地区生长。而许昌属于北方城市,种植火龙果气候条件是一个问题。
“火龙果不怕热却怕冷。”陈俊山说,其正常生长要求气温在10℃以上。但冬天的时候,许昌的气温达不到这个要求。为此,该培育基地采用双层膜覆盖保护技术,即建设双层大棚为其保温。
火龙果树种植后,次年挂果,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因此,该培育基地的火龙果树到明年才能量产。“火龙果树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采摘期从4月延续到10月。”陈俊山说,火龙果亩产量约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60元的售价计算,预计亩产值约6万元。
“火龙果培育基地招聘了一些贫困户,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脱贫。”刘崔吴村党支部书记白新昌说,他们村越发展越好,不光有许昌首个火龙果采摘园和蔬菜、瓜果采摘园,周边还有许多游玩、养生的地方。
刘崔吴村北边的玫瑰园、向日葵园可供游客观赏、采摘,西边的布兰奇自然学校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不远处还有即将建成的乐佳美学生活农场。除此之外,该村南边紧临大正云锦温泉和幸福康泰医养中心。
目前,五女店镇正在打造以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特色教育为主导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温泉小镇、现代近郊田园小镇、许鄢一体化特色风情小镇。借着这股春风,刘崔吴村也在积极打造生态游村落。
随着游客的增多,该村将依托老潩河风景带,发展农家院、汽车旅馆、帐篷宿营地等特色生态旅游、休闲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崔吴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刘崔吴村党支部书记白新昌:
我们村人口少,以前种植业是主导产业,现在土地流转了,很多人外出务工。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刘崔吴村“两委”针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争取上级资金120万元,计划建设占地45亩的生态大棚,专门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在生态采摘上做文章,提升造血功能。
■ 记者手记
乡村里通向幸福的潩河大道
刘崔吴村潩河大道两侧栽满了四季常绿的观赏花木,红色的景观步道和自行车道将景色衬托得更加炫丽。这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感,令人身心舒畅。
“我嫁到这个村40多年了,是村里的保洁员。为群众服务,我可愿意。”刘崔吴村保洁员范改英在一条小路上挥动扫帚,打扫路面卫生。
这条小路两侧垒了古朴的花坛,栽种了和城里一样的绿化树。有些村民为了美化环境,在自家门口栽种了月季。
谁能想到,就在三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落后村,村容村貌和现在相差甚远。就拿村民休憩游玩的广场来说,以前杂草丛生。白新昌说起这个广场的“前身”,这样形容:“当时那里是一个大坑,里面都是垃圾,夏天蚊子、蝇子嗡嗡叫。那个时候,晚上谁也不愿意出来。”
精准扶贫行动如一缕春风,为刘崔吴村送来了希望。修道路、建广场,从根本上改善了刘崔吴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该村小路蜿蜒逶迤、干净整洁,村民在广场上聊天儿、下棋,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动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