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利辉 通讯员 刘小荧) 今年前5个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成绩单”咋样?
6月5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5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七,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向好态势。其中,PM10平均浓度为110微克/立方米,较全省均值低1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三;PM2.5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与全省均值持平;优良天数达76天,与全省均值持平。
2019年以来,我市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克难攻坚,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
6月4日,在魏都区清潩河畔,纸主题公园、梦清园、欢乐广场、乐活舞台等景观节点如颗颗明珠,不仅将河流功能与两岸城市建筑有效勾连,还映射着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盛景之光。我市紧紧抓住水污染防治这个“牛鼻子”,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上下合力解决建安区排污口截流、东城区花都大道与莲城大道污水管网环通工程投运等关键问题,严厉打击企业违法超标排放污水、私设暗管偷排污水,临街商铺向雨水管网倾倒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市在持续抓好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尘、控烧等“六控”的基础上,重点打好煤炭消费减量、产业布局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柴油货车治理、城乡扬尘整治、工业绿色升级、清洁取暖建设、生态扩容提速、监测能力提升、重污染天气管控等10个标志性战役,持续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时,严格开展考核奖惩,每月对县(市、区)及乡(镇)环境空气质量实行考核排名,对排名靠后的通过提醒警示、通报批评、约谈问责、财政扣款、媒体曝光等综合手段,倒逼工作落实。
我市还加强涉重金属企业污染防控,持续实施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实现全市排放总量零增长;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持续推进节肥节药行动,保持农药化肥零增长;加强生活污染源管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已在67个乡(镇)1617个行政村进行试点。目前,我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共计194个地块数据,全部通过省级质控单位审核。
4月29日,国家确定包括我市在内的“11+5”个城市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唯一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将抓住用好重大机遇,尽快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预计6月底提交生态环境部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