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聚焦全国双创活动周

许昌要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创造鲜活经验

“许昌智造”联姻“德国造”

许昌中锋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器人工作场景 记者 牛书培 摄

□ 记者 张铮

核心提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世界经济拥抱智能制造的数字化浪潮中,相距8000公里的中德合作越来越紧密。

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河南省分会场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今年,许昌市确定了中德合作“落地20个项目、签约20个项目、达成20个合作意向”的目标,重点推进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等9个新兴产业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最佳结合点。

许昌,如何探索一条对德合作的“许昌路径”?对德合作又如何推动“许昌智造”的发展?6月1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走出去”“请进来”,许昌与德国频频“握手”

记者在布满设备的360米长大厂房走了5分钟,只见到5个工人;走进中控室发现,原来8台电脑就能控制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不锈钢六连轧设备。

“这条生产线是许昌对德合作的成果,目前是国内4条同类生产线中最智能的,加工0.3毫米厚的不锈钢卷材能实现一次成型。”晟丰科技公司董事长庞国伟向记者介绍。

许昌,何以得到制造业强国德国的青睐?市商务局局长张巍巍说:“许昌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多个领域走在了行业前沿。双方‘擦’出火花,绝非偶然。”

许昌人明白,现在的瞄准前沿、主动求变,源于近年来的发展困局。有的企业发展了,开始故步自封;有的企业交给“富二代”后,“往哪儿走”“如何转”成了大问题。

对德交流合作,让企业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2016年,许昌与德国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有限公司架起了对接桥梁。这一年,52位许昌企业家首次赴德考察,头脑风暴愈刮愈烈。

森源集团、金汇集团、大森机电公司……我市多次组织赴德招商活动,累计赴德企业达100家。在这个世界智能制造最发达的国度,大家观摩学习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探讨用“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成果“武装”许昌企业、提升工业水平的可行路径。

曾经赴德考察的魏都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楚文选说,在德国的设备技术和应用转化研究所,许昌企业家不光参观了机器臂、激光喷涂等设备,而且了解了世界4次工业革命进程、“德国工业4.0”与制造业发展现状等内容。

“赴德考察让人感触很深。‘一带一路’中德经济对话会上的观点交流、在企业和研究院参观考察,不仅让人开了眼界,而且让人惊叹于德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规范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楚文选说。

同时,在鲁道夫·沙尔平的带领、推动下,舒尔茨、克莱斯、阿玛松、奥托容克、史太白等40余家德国企业先后50多次来许昌考察对接,进一步拓展了“一带一路”中德合作新空间。“结成伙伴、面向未来、实现共赢”成为他们对牵手许昌的最高频评价和热切期待。

搭建合作平台,规划建设中德(许昌)产业园

去年2月,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八个、全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根据建设方案,该合作区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健康养生四大产业13个细分领域,全面与德国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工匠人才,推动整机制造业发展,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

“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意味着许昌对德合作工作迎来了崭新节点。”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累计签订对德合作协议74个,其中24个项目已落地,涉及投资合作、技术研发、设备引进、职业教育、产品出口等多个领域。3年多来,双方的合作有序推进、卓有成效,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市注重发挥平台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打造投资贸易、技术转移合作平台;规划建设中德(许昌)产业园,由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长葛市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两部分组成,重点加强与德国知名企业在智能制造、再生金属利用等方面的合作。

我市与全球最大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合作,设立施坦贝斯(许昌)产学研公共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服务。

我市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加强对接交流,提升职教水平。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姆斯塔特应用科技大学,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合作,定期开展研学交流活动。

同时,我市不断开拓德国等欧洲市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着力加强进口,实现双向贸易互动平衡。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昌亚丹生态家居有限公司分别进口德国新能源、板材加工设备,总金额达4亿元人民币。河南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奔驰设计公司签订5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协议,实现汽车轮毂产品对德国大众、宝马等公司的出口。

“你来我往”,“德国质量”嫁接“许昌速度”

“易拉罐的罐身涂层、金属含量差异,是回收利用的最难点。”河南艾浦生公司董事长尚军伟说,赴德考察后,他们引进了德国热、冷轧机设备,建起了我国首条废旧易拉罐再生利用生产线。

赴德“取经”后,大森隧道公司成功并购德国GTA公司,获得了核心技术;大张过滤公司引进了德国克林高公司的隔膜滤板反冲洗等技术,破解了生产难题;平煤隆基公司引进了德国光伏电池生产技术,推动了转型升级……

“许昌智造”让德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世界上还没有企业能将镁合金轮毂商用,德威公司将成为产业龙头。”德国奔驰设计公司总裁布兰德曾夸赞。他所说的德威公司,已在长葛建成了全球第一条高档镁合金轮毂生产线,比传统轮毂减重1/3,将引领轮毂行业迭代升级。

今年4月,许昌市与欧洲环保领域领军企业德国欧绿保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餐厨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开展合作。这是许昌市签订的第63个对德合作协议,更好地实现了“德国质量”嫁接“许昌速度”。

围绕开放合作,我市坚持向国际标准看齐,主动对接“德国工业4.0”,深化对德合作。特别是2018年,第六届中德城镇化研讨会、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主题论坛相继在许昌市举办。双方“你来我往”14次,落地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23个,新增合作意向27个。

“今年是许昌对德合作领域拓展与深化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致力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全力推动对德合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德合作新格局,为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与德国乃至欧盟的合作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创造鲜活经验。”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许昌市确定了中德合作“落地20个项目、签约20个项目、达成20个合作意向”的目标,智能电力装备产业等优势产业将成为双方深化合作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