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科技馆是用富有趣味性的科学内容和形式向大众进行普适性教育的公益场所。作为豫中南地区最大的科技馆,许昌市科技馆自6月19日开馆以来,吸引大量市民前来参观。
6月22日、23日,许昌市科技馆迎来了开馆后首次参观高峰。面对汹涌而至的参观者,我市爱心团体无偿奉献,志愿者每天坚守在展馆的各个岗位,成为其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与此同时,一部分参观者却只顾自己“过把瘾”,丢失了基本的文明素质。参观过程中,“暴力”损伤展品等不文明行为频现。据不完全统计,许昌市科技馆开馆以来,已有150件次展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 记者 王利辉 肖涛
开馆5天,日参观人数最多达5876人
暖心志愿者加班加点服务
“开馆前,我们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没想到前来参观的市民比我们预想中多。志愿者都在加班加点工作。”谈及展馆里的志愿服务人员,市科技馆工作人员马晓燕竖起了大拇指。
市科技馆开放了蜡笔森林、美味阳光、智能天地、地球气象等12个展区,共有科普展品277件,每周三至周日对市民免费开放。6月22日是市科技馆开馆后第一个周末,市科协、市科技馆进行了科学研判,预测将迎来参观高峰,遂采取多种措施为市民顺利进馆参观提供保障。
6月22日8时许,市科技馆门外人头攒动,早已排起十几米的长龙。市民几乎都是全家一起出动,孩子们满脸期待,天真地喊着“想快点儿进去”。
市科技馆外,市民排着长龙;馆内,所有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到岗。志愿者利索地换上“红马甲”,开始为当天的服务工作做准备。他们紧张地等待着游客的到来。
“以前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很羡慕这些城市有科技馆,能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现在咱许昌终于有科技馆了,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大好事。”市民张凯说。
据统计,自6月19日正式开馆至6月23日下午闭馆,市科技馆参观人数累计达19532人,平均每日接待量近5000人。周末,日参观总人数最高峰达5876人,瞬时人流最高峰达2274人。
从开馆到闭馆,志愿者提供7个半小时服务
当日9时,市科技馆开馆。
“请提前准备好门票或有效证件,我为大家检票。”来自许昌草之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薛玲和2名同伴一起站在检票口,然后熟练地从一位参观者手中接过门票,在显示屏上刷票,指引观众入馆,整个过程不到20秒。
“我们许昌草之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日常活动都是以社工加志愿者的形式开展的。在市科技馆的开幕式上,我们组织了30名志愿者参加。得知周六、周日市科技馆将迎来第一个参观高峰,我们与市科技馆进行了对接,参与此次志愿服务活动。”薛玲说,在6月22日、23日,许昌草之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有30余人次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的工作包括维持秩序、检票、咨询和导览等,保障观众顺利入馆参观。作为市民入馆后最重要的一环,咨询台的工作人员从早忙到晚。
临近中午,一拨儿密集的人流进入展厅,咨询台被团团围住。“宇宙飞船在几楼?”“出去后能不能再回来?”……来自许昌雷锋爱心社团的志愿者贾跃刚从9时开始坚守咨询台,直到16时30分才离岗,为市民提供7个半小时的志愿咨询服务。记者在咨询台前站了5分钟,听到不少参观者重复问了类似的问题,贾跃刚都一一耐心解答。
“最多1分钟回答10多个问题。虽然放弃了休息时间,但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个平凡岗位的不平凡。”贾跃刚说。
为了给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主动到市科技馆提供服务的许昌草之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对志愿者进行了培训。“我们要求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服装整洁,仪态端庄,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多用敬语和爱语等。”薛玲说。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