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7月3日电 杨连弟,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便开始帮工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
1949年3月,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该桥及时修复。
1949年8月,杨连弟参加了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该桥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的铁路桥。8号桥遭炸毁后,因施工难度极大,先前的工程队耗费较长时间未能修复。
面对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
当年9月4日下午1时,杨连弟成功登上8号桥2号桥墩。他创造的“单面云梯”施工法,为8号桥提前修复奠定了基础。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前了12天。因此,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于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作出了贡献。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一颗定时炸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