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力华 孙学涛 贾同岭
6月20日,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中的建安区艾庄回族乡大牛村呈现出别样的风情。记者来到大牛村,仿佛走进徽派小镇:道路两旁的农家院落,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雕刻装饰让人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风范;白色的墙体上,装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和传统墙画。
再往里走,开放式的村委会大院平整、开阔,长廊里的红椅、红栏杆让人心中温热,大幅宣传画《红梅报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一侧的牛氏宗亲古建,使用青砖、灰瓦建造,配以青翠的松柏,历史韵味陡生;道路两旁的草坪上,有秋千、梅花桩、独木桥等游乐设施。
“俺村本来就很干净,路面被雨水一冲更干净。”冒雨保洁的该村保洁员石付存说,“俺村可是这一片的‘卫生村’。”
“以前的大牛村可不是这样。”大牛村党支部书记牛创业回忆说,以前,大牛村村容不整,有很多卫生死角,连排水沟中都倒满了垃圾。
2005年,退伍军人牛创业担任大牛村党支部书记。
“大牛村这头‘大牛’,到底该咋驾辕?”牛创业召集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商议。最终商定,先改善村容村貌,让老百姓生活方便、出行方便。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2007年,他们开始规划、整治街道。“在农村,拆房子阻力很大。”牛创业说,为了争取村民的支持,村干部经常“泡”在村民家中。晚上喝过汤,村干部就坐在村民家中开始聊,常常聊到深夜。回想起当初做村民思想工作的一幕幕,牛创业感慨万千。
“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关键要有诚恳的态度。”他说,“大家都是乡亲,有啥事坐下来好商量。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并动员亲戚、朋友先行一步。‘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村干部先拆了自家的房屋,村民就没啥话说。最终,我们村的道路建设顺利完成,基本形成现在的四横两纵格局,主路5米宽、副路4.5米宽。”
2008年,他们趁热打铁,开始大力整治排水沟。经过一年的努力,下雨天,村民外出两脚不再踩泥。
“硬件”变好了,“软件”也得跟上。2009年,大牛村聘请保洁员,专门打扫街头巷尾的卫生。这在当时的十里八乡属首创,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保洁费怎么来?“从2009年到2017年,村民一人一年平摊10元;2017年以后,村民一人一年平摊3.2元。”大牛村会计牛万业说,保洁员虽然工资不高,但责任心很强。从2009年到现在,每一位保洁员都像打扫自己家门前一样打扫街道。
2014年,看到其他村在搞美丽乡村建设,牛创业就和村民商量:“咱村这么好的基础,也得搞,还要搞美丽乡村示范村。”
“我们铺下水道、建廊道、修花坛时,村民踊跃捐助。在外创业的乡亲,通过微信转账的形式,也为村庄建设出一把力。”牛创业说。
2018年,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建安区走在前列的大牛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再次进行提升改造。经过统一规划、设计,一年后,整个村落以徽派建筑的风格呈现在公众面前。
“村里环境变整洁了、道路变通畅了,人心也齐了。”牛创业说,“前几年,动员大家拆迁,难得‘啃不动’;现在,村民踊跃掏腰包搞建设。前几年,村民随手丢垃圾;现在,在街上捡个烟头都难。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的文明素养也提高了。”
2015年,大牛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村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大牛村都会唱3天大戏。以前,十里八乡的人都不愿来大牛村走亲戚;现在,都愿来大牛村串门。
早在10多年前,大牛村就开始种植葡萄。现在,他们成立了特色种植基地,葡萄的种植规模增长至1000多亩,种植户增收不说,还吸纳了贫困户就业。
“大牛村还要搞家庭农场式特色种植,进一步壮大产业经济,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牛创业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乡村振兴是一场‘大战役’,我们有信心打赢!”
记者手记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在生态振兴方面,大牛村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首先,他们10多年前即认识到农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性,开始改善人居环境,至今没有放松,并逐渐提档升级;其次,在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加强党建,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搞拆迁、搞整治,并让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最后,他们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并谋划下一步发展。如此种种,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采访完大牛村,艾庄回族乡党委书记刘迎君冒雨带着记者一行,将临近大牛村的鲁湾村等走了一遍。把乡村打造得生态宜居,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该乡常抓不懈的工作。从各个村的情况看,人居环境改善、文体设施配备、便民惠民服务等工作,均让人眼前一亮;通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引进绿色环保项目,更是振奋人心。
乡村振兴,他们的脚步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