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佳倩 文/图
核心提示
暑假,孩子闲暇的时间增加,独自在家或外出,难免遇到一些安全问题。7月8日,记者联合许由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试探,他们会有何反应?
【实验一上门服务】 工作人员假扮快递员等,诱导孩子开门
实验对象:
10岁男孩儿硕硕和10岁女孩儿小懿
实验时间:
7月8日10时20分
实验地点:
潩水路幸福花城小区
家长观点:
硕硕的妈妈、小懿的奶奶坚信他们的孩子不会给陌生人开门。
实验经过:
7月8日10时许,幸福社区工作人员穿上快递员的衣服,拿着一件包裹敲响了硕硕家的门。
“快递员”问:“有人在吗?”屋里传来硕硕的声音:“谁呀?”“我是送快递的,你妈妈的包裹到了,请开一下门好吗?”“快递员”刚刚说完,10岁的硕硕就毫不犹豫地把房门打开了。
小懿今年10岁,父母在外地上班,她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外出买菜,留小懿一个人在家。工作人员假扮外卖小哥,到小懿奶奶家敲门。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小懿最终没有给工作人员开门。
【实验二求助利诱】 工作人员假扮物业人员,骗走小女孩儿
实验对象:
10岁女孩儿小梦和10岁女孩儿涵涵
实验时间:
7月8日10时30分
实验地点:
潩水路宏安佳苑小区
家长观点:
平时教育过她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应该不会轻信他人。
实验经过:
小梦和涵涵是好朋友,经常在小区的花园里跳皮筋。工作人员假扮物业人员与其攀谈。
“小朋友,我是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今天物业公司开展活动,参加活动送礼品。现在还缺少两个小朋友,你们也来参加吧。”
小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涵涵有点儿犹豫,远远地跟着工作人员。随后,记者打电话向两位小朋友的妈妈反映了她们的表现。“我平时教育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想到她仍然上当了。中午回家,我要好好地给她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说。
【实验三信任诱惑】 工作人员假扮孕妇,骗小女孩儿送其“回家”
实验对象:
11岁的女孩儿嘉嘉
实验时间:
7月8日10时45分
实验地点:
潩水路南苑新城小区外的路上
家长观点:
嘉嘉已经11岁了,不会随意送陌生人“回家”。
实验经过:
嘉嘉做完作业后,到大门口的超市买东西。回来的路上,她遇到了幸福社区工作人员假扮的孕妇。
“小朋友,阿姨买的东西太多了,拿不动。你能帮阿姨拿点儿东西,送阿姨‘回家’吗?”嘉嘉看了一眼工作人员,然后接过工作人员手里的东西,送工作人员“回家”了。
【民警提醒】 暑期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要注意以下四点
北大派出所所长葛福献提醒市民,暑期孩子的安全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单独在家时,家长一定要留下通信工具,要定时给孩子打电话。同时,家长要告知孩子,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可以先给父母打电话确认或求助。
2.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对孩子的行程了如指掌。不管孩子到什么地方,都要随时向家长汇报和谁在一起。同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呼救。
3.禁止孩子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游泳,更不能到河塘等地方玩耍。
4.孩子在家要防火、防电,教孩子如何关闭家里的电源,拨打求救电话。
【专家观点】 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教孩子自保、自救的方法更重要
“5岁至12岁的孩子会被好奇心左右,比较容易被诱惑。因此,我们要从小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许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牛敏说,家长和老师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但由于孩子没有经历过,因此不在乎。
“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固然重要,但不能泯灭孩子善良的天性。”牛敏说,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一定要教孩子一些自保、自救的方法,让孩子多看宣传片。“不仅是对陌生人,对认识的人也要有防范意识。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个文明、善良的公民。”
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亚鹏说,下一步,他们会通过发传单等形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为孩子的暑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