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

多国学者认为中美同意重启经贸磋商利于世界经济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7月9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通话,就落实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交换意见。商务部部长钟山参加通话。

多国专家学者对此看法积极,认为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

荷兰国际集团德国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释放了积极信号,给今年下半年中美经贸摩擦缓和创造了机会。

米兰博科尼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家卡洛·阿尔托蒙特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一进展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在困难时期重建市场信心。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副主席埃托雷·格雷科认为,中美重启经贸磋商“是一个新起点”,但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跟中美两国都保持密切经贸往来的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尼西亚一直对中美经贸磋商保持高度关注。印尼两位知名经济学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都表示,乐见中美两国重启经贸磋商。

印度尼西亚大学教授、印尼贸易部前部长冯慧兰说,中美两国重启经贸磋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外界担忧。“中美两国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机制进行协调并寻求解决方案。”

7月初刚刚在中国大连参加了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冯慧兰还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她说,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雄厚的科技实力,以及日益繁荣的周边市场,这都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国经济前景总体向好。

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校长穆尔宾·乔苏亚·森比林说,他对中美两国经贸磋商前景保持乐观,“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保护主义不受欢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莫罗·吉伦近日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同意重启经贸磋商对全球而言都是利好。

吉伦认为,美国没必要过分关注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中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这是不同国家间分工协作的结果,不应归咎于中国”。在谈到中国的发展时,吉伦表示,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个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将使全世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