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本报持续报道的“灞陵湖中救人”事件引发关注

夏日亲水游玩,安全要牢记

莲城大道南饮马河畔有免费公共游泳池,其他水系均禁止游泳

免费公共游泳池设施齐全

□ 记者 毛迎 文/图

炎炎夏日,波光潋滟的灞陵湖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赏景、游玩。

7月9日,66岁的市民丁双志在灞陵湖边不慎落水。危急时刻,正在附近训练的驻许杨根思部队战士管勇霖、杨泓和许昌市盛泰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杨景松、杜洪涛以及“大个子”紧急施救,使老人转危为安。近日,本报对这一感人事件进行了持续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多名参与救援的人均表示,灞陵湖堤岸又陡又滑,人在水中很难上岸。事实上,除了位于莲城大道南饮马河畔的一处免费公共游泳池外,市区其他水系都是禁止游泳的。

灞陵湖中游泳,太危险!

7月9日,丁双志落水之后,管勇霖、杨景松、杜洪涛以及“大个子”都毫不犹豫地下水营救。四人合力把丁双志拉到岸边,尝试了几次,却无法上岸。

“湖边是陡坡,非常滑,下到水里容易,想上去很困难。”杜洪涛说。

“当时,我托着老人的头,把他往岸上推,但脚下特别滑,上不了岸。幸亏我的战友杨泓和岸上的群众一起找来一根木棍,才把我们拉上了岸。”管勇霖说。

7月15日,记者在灞陵湖边看到,虽然岸边立着写有“禁止游泳”字样的警示牌,但依然有不少人在湖里游泳,其中还有十来岁的孩子。灞陵湖堤岸是倾斜的水泥坡,个别下水游泳的人为了防滑,把毛巾之类的物品铺在上面。尽管如此,想上岸还是非常困难,不少人“手脚并用”。

“灞陵湖是禁止游泳的水域,且堤岸是用水泥铺的斜坡,比较光滑,特别危险。”曾多次参与溺水打捞工作的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蒋耀军说。他表示,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仅2016年就在灞陵湖进行过8次溺水打捞工作。个别家长安全意识不强,带着孩子在灞陵湖里游泳,发生溺水事件后追悔莫及,场面令人痛心。

这些水域易发生溺水事件

蒋耀军说,目前,市区除了莲城大道南饮马河畔有一处免费公共游泳池允许市民游泳外,其他水系都是禁止游泳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不少人擅自下水。

根据往年发生的溺水事件,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梳理出市区几处危险水域,提醒游泳者一定要远离这些水域。蒋耀军表示,灞陵湖堤岸坡度大,而且比较滑,不慎滑进水里很容易发生意外。市区饮马河水系发生过溺水事件,提醒大家不要擅自“野泳”。位于魏都区与建安区交界处的滹沱闸附近水深五六米,也发生过溺水事件。此外,还有再见三国游园旁的灞陵河水系,发生过溺水事件。

市区一些水系为了蓄水,建设了橡胶坝。在橡胶坝处,上游的水较深,下游会形成涡流。人如果掉入涡流,就会被瞬间吸进去,非常危险。

这些相对危险的水域水下情况复杂、水流急。市民不要在这些水域下水,以免发生意外。

“很多人认为在野外游泳时套上游泳圈或者在胳膊上戴一对‘水袖’就能保证安全,这其实是误区。常见的塑料游泳圈、‘水袖’并不是救生设备,只能在水上休闲运动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或保护作用,在深水区使用则具有危险性。为了保证安全,游泳时可以挂一个‘跟屁虫’。‘跟屁虫’安全系数比较高,且颜色醒目,可以作为救生标志,关键时候能救命。”蒋耀军说,“跟屁虫”又名救生浮球,是国际泳联和中国泳协指定的救生设备,采用双气囊设计,不仅不会影响游泳者游泳,而且比游泳圈安全。

免费公共游泳池设施齐全

眼下已经入伏,天气炎热,市民可以去哪里游泳呢?

7月15日,记者在位于莲城大道南饮马河畔的免费公共游泳池旁看到,浅水区有很多孩子在嬉戏。他们有的套着游泳圈,有的拿着水枪,水花不时溅起,欢笑声不绝于耳。浅水区岸边挂着醒目的警示标志牌,上面印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深水区”“看护好孩子 避免发生意外”等字样。记者注意到,在浅水区玩耍的低龄儿童都有家人陪伴。

在深水区,一些成年人顺着泳道正在游泳。深水区旁边的空地上竖着几块提示牌,上面印有“此水域深2.5米 生命只有一次 游泳注意安全”字样。此外,提示牌上还挂着救生圈和救生衣。正在值班的安全员站在岸边,观察着水中的情况。

“孩子放暑假了,我经常带他到这里游泳。这里有更衣室和公共洗手间,安全保障措施也很完善。我们在这里游泳很安心。”市民郑玉娟说。

2015年,我市相关部门在莲城大道南饮马河畔的滩地上建设了这处免费公共游泳池。2016年5月,该游泳池免费向公众开放。

该游泳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两个区域,设有更衣室和公共洗手间。深水区水深超过2米,可以供成年人游泳;浅水区水深不超过0.6米,孩子们可以在其中畅游。由于该游泳池为公共场所,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严禁酒后游泳,裸泳,带宠物下水,在游泳区域追逐、吐痰、打肥皂等;禁止传染性疾病、皮肤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入;1.2米以下儿童和65周岁以上老人须有监护人陪护,并严禁进入深水区;雷电天气禁止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