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我市出台《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建设方案》

建“一区三园”,装备“智造”看许昌

本报讯 (记者 张铮) 智能装备产业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集成与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7月19日,我市出台了《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建设方案》,旨在提升我市智能装备水平,打造“智造之都”,规划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产业布局的“一区三园”。

“一区三园”的产业布局

《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以实现装备智能化和制造智能化为目标,发挥许昌的产业特色、区位优势及与台湾、韩国、德国等地的合作优势,规划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产业布局为“一区三园”。

“一区”即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基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创新机制,按照“许台两岸合作为主,国内外共同参与”原则,把许昌建设成为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

“三园”即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智能装备产业园、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智能装备产业园。

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主要依托罗升智能、雅丽安、亚力士等台资企业及中锋现代机器人项目等,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主要依托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高端装备产业园、5G泛在小镇、颍云物联网小镇等,重点推进许昌与德国在先进制造、工业智能化等领域的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以及5G产业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主要依托森源电气的工业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工厂物流(AGV)产业化项目、森源重工的智联网联技术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等,重点发展智能仓储设备、智能网联汽车。

推进五大主要领域发展

我市将大力开展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建设,依托三个园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引进10家左右国际、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企业,培育2—3家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龙头企业,使全市智能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设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5G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成为国内重要基地。

我市重点推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设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5G产业和人工智能五大主要领域发展,借鉴台湾、韩国、德国等地在智能制造中对设备进行远程运维服务等产生的增值收入经验,引导许昌市装备制造企业围绕生产发展工业设计、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增值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服务”转变。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依托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企业和用户通过协同创新、协同制造,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

推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产学研合作,面向制造业重大需求,开展在智能制造装备、工艺和系统技术等方面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相关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通过“基地—项目—人才”的长期支持,形成覆盖设计、制造、销售、维护等产业链环节的联盟运行机制。

我市还将鼓励企业与台湾、韩国、德国合作开发一批技术先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高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和本土化,并结合我省实施的“三大改造”及机器人“双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在一些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每年发布一批“三大改造”项目和“机器换人”示范项目,以市场换投资、以市场换技术,促进国内外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企业来许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