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线

个别私家车碾压无障碍通道、占用游园绿地、影响行人通行,市民呼吁有关部门严管

游园不是停车场,岂能任性乱停放!

饮马河畔的游园里,3辆私家车违规停放。记者 贾同岭 摄

7月21日,市民李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770000反映:7月20日晚,我和家人在饮马河畔散步,行至学院路与天宝路交叉口西北角时,看到一辆私家车突然穿过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径直开到饮马河畔的游园里停下。游园是市民健身、游玩的场地,私家车怎么能开进来,并占用游园绿地呢?

记者贾同岭核实报道:7月21日早上,李女士再次来到学院路与天宝路交叉口西北角,看到饮马河畔的游园里仍停放着几辆私家车。只是这些车辆和她7月20日晚上看到的不同,这说明游园快变成“停车场”了。

游园变成“停车场”

7月21日8时许,记者来到学院路与天宝路交叉口西北角,看到饮马河畔的游园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雅,部分市民正在晨练。在音乐的伴奏下,人们打起太极拳、跳起广场舞,享受美好生活。

大煞风景的是,游园里停放着3辆私家车。其中,两辆私家车并排停放在岔道口,几乎堵住了行人的去路。另一辆私家车虽然没有堵路,但停在草地上,压着青草,破坏了游园的整体环境。

“这些车大多是晚上开进来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开走。”在附近晨练的李女士说,这些车进入游园,直接停放在人行道和绿地上。附近居民对此颇有意见:“这里是游园,车辆随意进入,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公共设施被损坏

“你看,这个位置昨晚停放的是一辆‘豫A’牌照的车。今天早上我再到这里时,发现停放着一辆‘粤A’牌照的车。这说明,晚上在这里停放的车辆还有不少。”李女士说,这些车大多是附近小区居民的私家车。晚上附近停车位难寻,他们便把这里当成了“停车场”。

记者看到,相关部门在附近的非机动车道上画了不少蓝色停车位,方便市民停车。8时许,这些停车位几乎没有空闲。部分车辆违规停放在路边甚至人行道上,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开进游园的车辆是少数。它们一般是个头儿较大的SUV,底盘高,通过性较好,直接碾压道牙和步砖开到绿地上,破坏性较大。”李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学院路与天宝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这个游园之所以有多辆私家车停放,是因为这里的人行道有一个缓坡,违规停放的车辆借道进入游园。

“这是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如今却被这些私家车车主利用,成为他们私占游园绿地的便利通道。”李女士气愤地说,“你看看,这么重的车辆违规驶入,无障碍通道上的石板都被碾压坏了。还有这些草地,车辙多么明显,再碾压几天就可能秃了,令人心疼。”

市民呼吁要严管

随后,记者在游园中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他们认为,随着东城区的人口不断增多,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晚上回家“车停哪儿”考验着每一名市民的文明素养。

“私家车车主应文明停车,不能因为小区或者附近停车位有限,便随便碾压游园绿地,破坏城市环境。”市民郭先生说,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私家车车主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时,应该想到停车难问题,因此停车时不能只考虑自己。“哪怕多跑些路,把车停远一点儿,也不能违规停车。”

市民赵先生说,学院路和南海街上部分小区大门外的主干道一到傍晚就成了“停车场”,给出门的市民造成不便,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为此,交警常常来此维持秩序,并对违规停放在路上的车辆拍照、罚款。

“这里是游园,交警没有执法权,因此停在这里的车辆没有被贴条。”赵先生呼吁,市民应提高自身素质;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协同合作,大力治理停放在游园中的私家车,对其违规停放和碾压游园绿地、破坏无障碍通道的行为进行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