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建安区灵井镇大慕庄社区贫困户慕中建立志用“智”脱“贫帽”

养羊、种莲藕,辛勤致富不服输

□ 记者 郝晋 黄增瑞 文/图

慕中建喂山羊。

建安区灵井镇大慕庄社区居民慕中建,是2017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除了依靠政策帮扶外,他养羊、种莲藕,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2018年年底正式脱贫。

致贫原因:妻子患病,儿子智障

“中建踏实能干。这是他在自家院里养的几十只山羊,那是他种的1亩莲藕。”7月25日上午,在建安区灵井镇大慕庄社区东街口,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慕玉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他口中的“中建”姓慕,今年54岁,是大慕庄社区2017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已经脱贫。

慕中建一家生活贫困,主要原因是20多年前的一场医疗事故。当时,慕中建夫妇在兰州打工,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慕彦彬突然高烧不退。他们抱着儿子到当地一家诊所治疗,输液过程中,慕彦彬忽然出现药物过敏的症状。经过紧急救治,慕彦彬生命没有大碍,但自此智力受到影响。身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慕中建夫妇没有拿到一分钱赔偿。为了给儿子治病,两人四处求医,但儿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

“俺孩儿今年27岁,智力有障碍,不会一个人干活儿,下地割草需要我和他爸领着。”7月25日,慕中建的妻子尚荣花指着躺在沙发上的儿子说,为给儿子看病他们跑了不少地方,花了不少冤枉钱。另外,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尚荣花外出时因下雪路滑不慎摔倒,伤及腰椎。当时因家里缺钱没有及时治疗,没想到现在落下后遗症,她干不成重活儿。一家人一直徘徊在贫困边缘。

“我家的院子在西边,现在住的房子是我的侄子慕小培提供的。”一脸憨厚、身高1.8米的慕中建说,他的儿子属于智力残疾,每月有60元补助,附近一家企业每月提供200元帮扶资金……如今,慕中建一家已经脱贫,但部分脱贫帮扶政策仍使他家受益。

立志脱贫:养羊种藕,不怕吃苦

“现在我们的生活还行,但不能全靠政府帮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慕中建说,如今,他家的院子里圈养着从山东购进的品种山羊。

“饲养母山羊主要是想让它们产下羊羔,等羊羔长大了再出售。”慕中建说着来到他家的老宅,还没推开大门就听到里面山羊“咩咩”的叫声。慕中建抱起一堆杂草扔向羊群。

“现在喂羊用的是青草,我每天4时和17时到地里割草,三四十只羊每天要吃两三轮车草。”慕中建说,他养羊的本钱是侄子出的。刚开始喂羊时,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几只山羊先后生病死掉,让人看着心疼。通过积累经验,他已经学会如何给生病的山羊打针、喂药。截至目前,慕中建喂养的母山羊先后产下了10多只羊羔,成为他脱贫的重要经济来源。

记者观察发现,在慕中建家老宅的门口,有一个狭小的窝棚,床铺一侧放着蚊香。“晚上我就住在这儿,一是照顾院里的山羊,二是方便用水泵向南面地里的莲藕坑里抽水。”慕中建说。

记者顺着慕中建手指的方向望去,在不远处的田间有一片碧绿的荷叶,绿油油的荷叶间可见盛开的荷花。

“清明节时,我挖坑注水种下了1亩莲藕,春节大约能卖3000元。”慕中建说,因为种植面积较小,不适宜使用机械,他跳到水里挖藕。虽然他被冻得瑟瑟发抖,也费劲儿,但挖出来的藕容易保存。

慕玉发说,慕中建实现脱贫主要是因为他勤劳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