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毛迎) 7月16日凌晨,一起发生在北京市南四环的车辆追尾事故引发关注。据交管部门通报,这起事故造成了后车车内两人死亡。事故发生后,一段记录了追尾车辆从冒烟到起火,最终被火焰吞噬的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这段视频也引发了大众对于交通事故发生后是先救人还是先报警的讨论。
7月27日,市民靳卫东和朋友趁周末驾车外出旅游,在湖北省境内目睹一起交通事故,毫不犹豫地上前施救。用灭火器喷车辆的漏油、冒烟部位,消除火灾隐患;从翻倒的小轿车内救出两名伤者……网友拍摄的视频展示了靳卫东等人沉着、冷静救人的过程。“路遇交通事故,必须先救人,这根本不用考虑。”7月28日,面对记者,靳卫东斩钉截铁地说。
驾车外出旅游,
目睹前车撞山翻车
7月27日,靳卫东和朋友驾车去神农架景区旅游。11时10分左右,他们驾驶的车辆顺着209国道进入神农架景区。“当时,我们走的是山路,弯道比较多。我们前方行驶着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悬挂的是湖北的车牌号。经过一条隧道时,我们的车刚出隧道,我就看到前方的白车撞到了山上,发出巨大的响声。顷刻,车辆失去控制翻倒在地。我们立刻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准备下车救人。”靳卫东说。
靳卫东和同行的刘乐、魏子刚跑到发生事故的小轿车旁边一看,车里有两个人。由于车门变形,他们被困在车内无法出来。靳卫东和朋友赶紧上去救人。
先灭火后救人,
沉着、冷静令人钦佩
“当时天气特别热,地面温度很高。在救人的过程中,我发现事故车辆有漏油现象,而且已经开始冒烟,如果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靳卫东说。他和朋友赶紧找来一个灭火器。靳卫东拿着灭火器对着车辆漏油、冒烟部位喷了一遍,消除了火灾隐患,为救援赢得了时间。之后,他和刘乐、魏子刚一起从车窗处将被困车内的一男一女拉了出来。
“车辆翻倒后车玻璃碎了一地,车厢内空间狭小,施救比较困难。我的朋友爬进车厢在里面推,我在外面拉,最终把人救出来了。”靳卫东说。
在车祸中受伤的两个人是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的,他们的家人都在另外一辆车上。车祸发生后,伤者的家人慌了神,手足无措。幸亏靳卫东等人及时伸出援手,一边施救,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救出两名伤者后,靳卫东和朋友将他们安置到了路边安全的地方,从车上拿出纯净水、消炎药让他们简单处理伤口。为了避免发生二次事故,靳卫东还帮助伤者的家人找到一块警示牌,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安全警戒。
“两名伤者神志清醒,伤情不算太严重。把他们安置妥当后,我们就离开了。”靳卫东说。
“许昌好人”异地救人,
善行义举赢得赞誉
靳卫东和刘乐、魏子刚在外地救人的一幕被热心网友拍了下来,车祸现场紧张、有序的救援场面赢得了众多网友的赞誉。靳卫东表示,他们当时只顾救人,双手都沾上了伤者的血,没注意是谁拍下的视频。对于网友的称赞,他爽朗一笑,称路遇伤者上前施救是人之常情,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做。
靳卫东在建安区公路管理局工作。他说,许昌是全国文明城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也深受感染。“人命关天,遇到这样的伤者肯定要去救,我觉得这事儿很平常。”靳卫东说。
短评
见贤思齐,争做“好人”
王婵
时代进步需要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力量来推动。
博大精深、厚重多元的文化深深植根于许昌人的血脉和灵魂深处,滋养出许昌人爱国奉献、古道热肠、忠厚朴实、侠肝义胆、尊礼重义、勤劳勇敢的性格特质。从“时代楷模”燕振昌、“最美村官”周遂德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袁雪云、“全国文明家庭”刘英家庭,再到“割肝救母”“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文亚、全国“最美志愿者”任万祥、“爱心理发师”齐凤玲,这些先进典型铸就的“好人”群体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河南,温暖了你我。
近年来,许昌市将“许昌好人”评选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国好人”“河南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者和领跑者。他们传递着人间的温暖和温情,让大家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光辉,使许昌这座“好人之城”声名远扬。自2008年“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有43人获得“中国好人”称号,另有31人获得“河南好人”称号。
7月27日,市民靳卫东和朋友在驾车到神农架旅游时路遇交通事故,毫不犹豫地从翻倒的小轿车内救出两名伤者,体现了时代新风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正气之歌。诚然,见义勇为精神犹如春雨滋润大地那般可贵,但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怀善心做好事,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