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乡村振兴记者行

“小乡村”念响致富经

程付志正在喂驴子。

程国伍向记者介绍程庄社区正在建设的百果园。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佳倩 李亚琨 文/图

7月25日清晨,微风。记者当天的目的地虽然在建安区,却和长葛市石固镇接壤,距离许昌中心城区有些远。

记者穿过一条羊肠小道,导航提示向左转,可是只能直行。这时,记者遇到一位老先生,便问他建安区苏桥镇程庄社区怎么走。老先生说:“你们要去‘锅拍程’吧,直行的路最近。”记者行至程庄社区,看到路两侧树木繁茂,小汽车停放井然有序。

记者见到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国伍时,他正在驴棚给驴子喂食。程国伍身着大背心,皮肤黝黑,说话随和,喂食动作熟练。“这是它们最喜欢吃的麸子!”程国伍对记者说。

程庄社区是建安区苏桥镇最北部的一个社区,人口不足800人,曾以手工编织锅拍出名,因此得名“锅拍程”。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如今,老手艺人都已去世,锅拍制作技艺不再有人接班,“锅拍程”这个名字渐渐被人遗忘。

驴子的叫声让人在闷热的天气中找到乐趣。一只小驴子看着程国伍,似乎想得到更多的麸子。“这只驴子才3个月大,是我们第一批引进的母驴生的。”程国伍告诉记者,驴子性情温顺,只要不刻意激怒它,你可以抚摸它的毛发,甚至骑在它的背上。

为了寻找致富项目,2017年10月,程国伍到多地考察,最终在陕西找到了养驴的项目。随后,程庄社区建设了养驴基地,首批引进了58只来自甘肃的驴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在养驴基地工作,每个月领取工资;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年底参与分红。

“驴子从出生到出栏最少需要3年时间。”程国伍说,500克驴肉可以卖八九十元钱。

之所以选择养驴作为扶贫产业,是因为程国伍看中了驴子的高附加值。程庄社区居委会主任程建华细数了养驴的好处:驴肉是上等佳肴,驴皮可以做成阿胶,驴宝、驴蹄筋等可以单独售卖,驴粪也有人专门来收。

谈话间,47岁的程付志骑着三轮车拉来了玉米秆等饲料。为了侍奉91岁的母亲,程付志没法儿外出打工。养驴基地让他有了一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渐渐脱贫。在他看来,以程国伍、程建华为首的该社区“两委”班子是真心实意为大家服务的,不仅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还总是带头干活儿。

“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规模,饲养更多的驴子。”程国伍说,如今,他们第一批引进的驴子已经产生收益,每只驴子净利润有3000多元。

颇有远见的程国伍已经注册了程庄社区驴子的商标,起名没费多大劲儿,叫“锅拍程”。“老的手工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养驴产业将撑起程庄社区的集体经济。用‘锅拍程’作为商标,就是为了铭记老一辈人的奋斗历史。”程国伍说,等驴子的饲养规模再大些,该社区“两委”班子还将筹划建立电商销售渠道,把“锅拍程”真空包装驴肉卖到全国。

记者手记

“双强”带头人是一个社区的灵魂

7月25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程庄社区时,看到一群妇女正在拔草。记者上前一问,得知拔草的是程庄社区巾帼服务队的志愿者。这让记者对这个社区越来越感兴趣。

记者在与当地老百姓攀谈后得知,之所以大家愿意为该社区作贡献,是因为该社区有一个让大家信服的带头人程国伍。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社区稳定不稳定,群众满意不满意,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要看有没有“双强”带头人。

2007年以前,程庄社区还是程庄村时,“两委”班子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民风不正,上访事件不断,属于基层组织三类村。程国伍当选为程庄村党支部书记后,本着“村干部思想得活跃,要想干事、能干事,还得干成事”的觉悟,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对于重大事务,该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讨论,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村务定期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使村干部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拥护和信任。

制度完善了,经济也得发展。程国伍利用自己积累的建筑工程经验,带领青壮劳动力从事建筑行业。如今,该社区有近一半居民是做建筑工程的。为了让11户贫困户脱贫,他放下所有事情建设了养驴基地。

居民的心安定了,生活不愁了,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文化大院、巾帼服务队、全民运动会、红白理事会等,让居民在闲暇的时候有了更多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机会。

“吃水不忘挖井人。”10余年来,程国伍一直高票连任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的利益,程国伍停不下来,让居民实现小康是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