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许淅一家亲 两地共发展

——许昌市结对帮扶淅川县产业项目发展见闻

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杨营村儿童在许昌市投资修建的文化活动广场上玩耍。 记者 徐鼎烨 摄

□ 许昌日报记者 冯子建

8月9日,江风习习,草木青翠。

当日清晨,淅川县良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克来到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苏庄村迷迭香种植基地。碧绿油亮的迷迭香沐浴着秋日阳光,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这是许昌市帮扶的产业项目。今年合作社种植了400多亩,预计10月中旬可收割。”张克说,迷迭香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不仅可以提取抗氧化剂和精油,而且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

迷迭香种植项目是我市结对帮扶淅川县的重点产业之一。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许昌市结对帮扶淅川县。许昌市从产业发展、劳务合作、人才支援、基础建设、业务交流等方面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合力奏响许淅两地携手发展的时代强音。

订单农业、企业延链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位于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的渠首万亩有机软籽石榴种植基地,是该县重点发展的扶贫产业示范园,也是该县着力打造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精细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

“我们一期种植了优质软籽石榴1.8万多亩,今年已经挂果,预计国庆节前后上市。”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经过许昌市协调对接,许昌胖东来商贸集团已与他们达成软籽石榴交易意向。不久,绿色无公害软籽石榴将“走”上许昌人民的餐桌。

根据当地气温和土壤的特点,许昌市在该县马蹬镇苏庄村引进迷迭香种植项目,目前种植面积已达600亩,带动附近群众800多户。“贫困群众从事除草、收割等劳动,当日结算工资,每人每天100多元。每年还有2000多元分红,再加上土地流转费每亩800元,实现‘一地生三金’,确保脱贫。”张克说。

张克告诉记者,迷迭香耐干旱,少害虫,易管理,产量高,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割30年左右,经济效益较好。其生长期间,不用施肥喷药,土地不用每年深耕,适合在丹江口水源保护地种植。

“我们已与禹州市森茂迷迭香种植合作社达成长期收购加工协议,利用扶贫车间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两地群众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张克说。

基于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条实际需要,许昌市强力推进两地企业对接合作。目前,淅川县金博橡塑公司与许昌精工机械制造公司合作开发平衡悬架尼龙轴套,金博橡塑公司、顺隆弹簧公司正与远东传动轴公司、森源重工公司、西继迅达公司开展多项合作,进一步助力两地企业延链补链、互利共赢。

基础建设、劳务合作

帮扶工作硕果累累

“村里建了文化活动广场,乡亲们就自发组织成立了广场舞队跳广场舞,热闹又开心。”8月9日,淅川县上集镇杨营村村民刘菊荣高兴地说。

刘菊荣提到的文化活动广场是许昌市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去年以来,许昌市投入资金,在位置偏僻的杨营村建设了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并安装了十余套体育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就医健身。

2018年,许昌市结对帮扶淅川县工作启动之后,许昌市派驻当地进行帮扶的工作人员反复深入基层、摸底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去年以来,我市共援建荆紫关、寺湾、西簧、毛堂等9个乡(镇)60个村130个项目,涉及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广场等。目前,许昌市已经拨付资金2300万元,这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基本完工。

许昌市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加大人才支援力度,组织许昌市中心医院等4家医院89名专家深入开展支医活动;组织科技人员120名,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组织许昌实验小学等学校46名教师,扎实推进支教工作。目前,许昌市通过推进支医、支教、支农等工作,举办领军人才、科技创新等培训班,培训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17名,农业、林业、医疗技术人员66名。去年以来,许昌市共计支援淅川县各类人才400多人。

业务交流、社会参与

营造良好帮扶氛围

近日,许昌市民雷女士和家人驱车来到淅川丹江大观苑游玩,对当地的秀美山水赞叹不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芳草萋萋,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想不到淅川山水如此秀丽,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雷女士感慨地说,并将随手拍摄的山水美景发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为了更好地搭建帮扶平台,市文广旅局经过对接协调、重新优化、精心包装推出了“饮水思源·玩转淅川”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并于8月至12月举行“许昌至淅川万人游活动”。丹江大观苑、八仙洞等知名景点最大限度地优惠许昌游客。今年,许昌市累计组织4500多人次赴淅川县观光游览。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两地积极进行业务交流。目前,我市已接收该县挂职干部3名,并开展帮扶衔接工作。我市还通过组织淅川县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进许昌活动,协调组织零售企业和有关单位食堂采购淅川县生鲜农副产品。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安排淅川县参加鄢陵花博会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地虽远,情相连。虽然许淅两地相隔百里,但先后有淅川县移民在我市安家落户,成为名副其实的“许昌人”。两地血脉相连,情谊深厚。我们坚信,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帮扶之下,越来越多的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定会在丹楚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必将强力推动许淅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